期中備考復習

第七課 期中備考復習


我們啥也別說了,開始快樂的期中復習吧。

字詞基礎

一、字詞注音:(同時需要注意整個詞語的字形)
戚( ) 熬( ) 嫩芽( ) 分歧( ) 一霎時( ) 粼粼( )
癱瘓( ) 侍弄( ) 整宿( ) 憔悴( )絮絮叨叨( )
仿膳( )訣別( ) 沉寂( )羚羊( )怦怦( )逮著玩( )
傷疤( ) 樹杈( )臉頰( )抹( )攥著( )匿笑( )禱告( )
繁衍( ) 并蒂( ) 菡萏( ) 徘徊( ) 梗( )
姊妹( ) 攲斜( ) 蔭蔽( ) 俄而( ) 箋疏( )雪驟( )
柳絮( ) 無奕( ) 在不( ) 非人哉( ) 黑痣( )
焚 ( )香 占卜( ) 感慨( ) 搓捻( ) 綻( )開
恍 ( )然大悟 花團錦簇( ) 譬( )如 尷尬( ) 遺憾( )
停滯( ) 威懾( ) 諷( )刺 須臾( ) 屏( )息
綽( )號 銘( )記 罔( ) 殆 ( ) 反省( ) 慍( )怒 逾( )越
一簞( )食 曲肱( )而枕之 博學篤( )志
嫩( )綠 醞釀( ) 繁花嫩( )葉 婉( )轉 嘹( )亮 應和( )
黃暈( ) 烘( )托 蓑笠( ) 抖擻( ) 發髻( ) 鑲( )嵌
貯蓄( ) 澄( )清 水藻( ) 偌( )大 剎( )那 蜷( )曲
屋檐( ) 倏( )忽 錐( )形 葡萄蔓( ) 柵( )欄 撩( )起
肥碩( ) 寥廓( ) 枯涸( ) 清冽( ) 夢寐( ) 澹澹( ) 竦峙( )

二、重要詞語解釋:
熬: 忍受(病痛或艱苦生活等)。
委屈: 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這里是使兒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 這里形容水的明凈。
沉寂: 十分寂靜。
憔悴: 形容人臉色不好。
匿笑: 偷偷地笑。
菡萏: 荷花的別稱,這里指含苞未放。
攲斜: 傾斜,歪斜。
徘徊: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蔭蔽: 遮蔽。
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排。
自作主張:做事不與別人商量,按自己的意見決定。
形影不離:像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系密切,經常在一起。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不求甚解:現在多指讀書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說成是同樣的事物。
獨具慧眼:具有獨特的眼光和見解。
尷尬: 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蛛絲馬跡:比喻與事情根源有聯系的不明顯的線索。
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持之以恒:長久地堅持下去。
鴉雀無聲:形容非常安靜。
趕趟兒: 原意是趕得上,文中的意思是各種果樹爭先恐后地開花。
醞釀: 原意是造酒,這里是說各種氣息混合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賣弄: 炫耀。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文言文閱讀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1、文學常識:
《世說新語》選自《世說新語箋疏》,《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軼事。本文所選兩篇分別出自《言語第二》和《方正第五》。

2、字詞解釋:
內集:家庭聚會 兒女:子侄輩
講論文義:談論詩文 俄而:不久,一會兒
欣然:高興的樣子 何所似:像什么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 差不多
擬:相比 未若:不如
因:憑借,依靠 即:就是

3、重點句子翻譯:
⑴撒鹽空中差可擬。
譯: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⑵未若柳絮因風起。
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漫天飛舞。

4、文章內容品析:
1)文章哪句話交代了詠雪的背景?
答: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答: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并且有文化氛圍。
3)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答:前者寫的好,因為雪的顏色和形態跟鹽相似(形似);后者寫的好,因為雪的飄飛和柳絮的飄飛接近(神似)。

《陳太丘與友期》

1、字詞解釋:
期行:相約同行 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 日中:正午時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離開
乃至:才到 尊君在否:你爸爸在嗎?
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
委:丟下 舍棄 信:信用
引:拉 顧:回頭看

2、重點句子翻譯:
⑴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譯:約定正午(見面),正午過了那個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就不再等候離開了,陳太丘走后那人才至。
⑵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譯:和別人約好同行,卻把人丟下就走了。”
⑶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友人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己家的大門。

3、文章內容品析:
1)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稱謂有什么不同?
答:“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2)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聰明機智 明禮守信 率真
3)友人是怎樣一個人?
答:言而無信、缺少修養但知錯能改 。
4) 根據文章內容填空:
故事的起因:陳太丘與友期行
故事的發展:友人日中不至,陳太丘乃去
故事的高潮:元方據理駁斥友人
故事的結局:友人慚并致歉

《論語》十二章

1、作品及作家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圣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2、重要的詞語及其解釋:
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
時:按時 不亦樂乎:不也是很愉快嗎?
說:通“悅”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慍:生氣發怒
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為:替 謀:出謀劃策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 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立:站立 獨立做事情
惑:迷惑 疑惑 天命: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順:能聽得進不同意見 逾:越過超過
矩:規矩 規范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疑惑 堪:能忍受
者:…的人 樂:以…為樂趣
飯:吃飯 肱:胳膊
于:對,對于 焉:于此,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 優點 川:河 河流
逝:流逝 斯:這 指河水
三軍:軍隊的通稱 匹夫:普通的人 男子漢
博:廣博 篤:忠實 堅守
仁:仁德 有:通“又”,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

3、朗讀節奏及譯文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又按時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能遇事不迷惑,五十歲時能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意見,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矩。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浮云一樣。”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4、學習方法: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強調及時復習的重要性。】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一定要學思結合。】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強調既要廣泛地學習,又要有堅定的志向;既要多提問題,又要多想當前的事情,多想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關的事情。】

5、學習態度: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強調要隨時隨地學習,要善于向一切人學習,要借鑒別人的長處,還要警醒別人的短處。】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強調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勸人珍惜時間。】

6、道德修養: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強調個人要有修養。】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強調與人交往要講誠信。】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的思想,認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會為物質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認為不憑道義而獲得的富貴,就像虛幻的浮云一樣。】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強調既要廣泛地學習,又要有堅定的志向;既要多提問題,又要多想當前的事情,多想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關的事情。】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一定要有志氣、品格。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心志,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現代文閱讀(課文相關參考資料)

1> #### 《散步》

1、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的含義?
答:一個是老人,代表著業已過去的時代和世界;一個是孩子,代表著剛剛開始的時代和未來的世界。背著這個“世界”的“我”和妻子背起的是責任,影射了“我”這一輩贍養父母和賦予兒女的重大使命。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2、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景物描寫渲染了散步時的快樂;并暗示了母親又熬過一個嚴冬,獲得生命的活力,是對生命的禮贊。)
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既表現春天的氣息很濃、充滿生機,照應了兒子說走小路“有意思”的原因,也點明了母親擔心“走不過去”的原因。)

3、本文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找出來,品味語言的精美。
答:找句子(略)對稱的句子更加整齊,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

4、主旨:《散步》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秋天的懷念》

1、《秋天的懷念》最后一段為什么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么深意?
答:“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的菊花,使人聯想到母愛的圣潔、崇高,象征了母親菊花一樣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實現了母親生前的遺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表明成熟的“我們”現在已經懂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真諦,要像菊花一樣即使在瑟瑟秋風中也要積極樂觀的面對。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信心。

2、課文幾次寫到秋天,“秋天的懷念”有什么含義?
答:兩次。一次在母親即將去世前,一次在母親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園看花。題目為“秋天的懷念”,其主要寓意為在秋天懷念同樣是在秋天去世的母親,也表明經過了人生的“秋天”,母親牽掛的兒女都已經長大了,懂得了怎樣面對生活的困境。

3、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答:⑴母親帶我看花,是對生命的熱愛;
⑵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
⑶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⑷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懷。

4、文中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我”說“要好好兒活”各有什么含義?
母親說“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互依,幾分頑強,不希望兒子失去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第⑥段中“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5、用簡要的話來概括一下母親的形象。
答:文章為我們刻畫了一位重病纏身、形容憔悴的母親,面對雙腿癱瘓后暴怒無常的兒子,小心翼翼,悄無聲息地詮釋這偉大的母愛。

6、主旨:《秋天的懷念》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愧疚之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羚羊木雕》

1、《羚羊木雕》的線索是什么?
答:羚羊木雕

2、文章圍繞“我”把“羚羊木雕”送給朋友這件事,表現了幾種不同的態度和情感?
答:三種。爸爸媽媽:看重貴重財物,因此置孩子的情于不顧,逼“我”去要回木雕。奶奶:看重孩子之間的友誼,但做不了主,對此無可奈何。“我”:視友情重于財物,被逼反悔時,傷心萬分。

3、中間一件事在敘述中運用的是什么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答:插敘。內容上,既交代了我和萬芳的情誼和送羚羊的原因,也反襯了父母對子女的不理解。結構上,解釋、補充故事情節,使內容更加完整。

4、《羚羊木雕》人物形象?
答:萬芳(理解、仗義) 爸爸(持重沉穩、重財輕義) 媽媽(固執生硬、重財輕義) 我 (珍惜友誼) 奶奶(明白事理)

5、讀完這篇文章,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傾向?
答:對爸爸媽媽重財輕義的批判和對“我”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6、“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這句話是自然環境的描寫,用來烘托人物的心情。“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當時悲傷難過的心境。

7、主旨《羚羊木雕》通過描述“我”被迫討回已贈送給朋友的羚羊木雕的故事,贊美了孩子之間真誠無私的友誼,含蓄地批評了成人重財輕義的行為,呼吁父母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的情感與選擇。

《我的老師》

1、作者寫蔡老師選取了哪七件事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答:(1)蔡老師假裝發怒(2)蔡老師教“我們”跳舞(3)蔡老師帶“我們”看蜜蜂(4)蔡老師教“我們”讀詩(5)“我們”模仿蔡老師寫字(6)蔡老師為“我”排除糾紛(7)“我”夢里尋師。第一、六、七件事詳寫,其它的略寫。

2、這些事件的次序安排是否可以打亂?
答:不能。七件事是按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的順序安排的,表現出師生感情在步步加深,全面展示了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也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

3、蔡老師是怎樣的人?
答:蔡老師年輕、美麗、善良、親切,熱愛孩子,熱愛生活,多才多藝,是一位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

4、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什么?
答:感情線索是難忘、依戀、想念。

5、賞析文章亮點:
1)“僅僅”和“從來不”是否矛盾?
? 這樣用詞是為了表現老師對我們的“假打真愛”,寫出老師的“嚴”與“愛”,也表明老師溫柔、愛學生、理解孩子的心理。
2)從哪里可以看出老師是假裝發怒?抄原文。
3)大伙笑什么?她笑什么?
? 大伙笑老師溫柔、慈愛,老師笑大伙的淳樸、天真。表現了一種親密、友善的氣氛。
4)如何理解"狡猾"?
? 貶義褒用,表現了“我”的機靈和調皮。
5)復述老師教讀的詩句有何作用?
? 說明了老師對“我”的影響之大,我對老師教讀詩歌這件事的印象之深。
6)"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可以調換位置嗎?
? 只有接近了,才有可能產生愛好,前后的因果關系不能顛倒。
7)如何理解“值不值得”?
? 說“值得”是因為這件事對我意義重大,占據了我的心靈;說“不值得”是因為對蔡老師來說很平常。這句話表現了蔡老師熱愛學生、為孩子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
8)“援助”可以改為“幫助”嗎?
? 不能,兩詞表示的程度不同,“援助”更能表現了老師排除糾紛這件事對我的情緒和心態作用之大。
9)全文通篇用第三人稱指代蔡老師,第10段中改用第二人稱“你”,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 使用第二人稱更便于直接抒情,更能充分表現“我”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思念和崇敬之情。
10)“才醒了”和“才睡熟”中的“才”有何不同?
? 前者說明“我”當時不清醒,夢中尋師是思念老師的真情流露;后者說明“我”是無可奈何,在不得已才漸漸睡著。兩者都有力地表現了分別后我對老師的思念之情。
11)“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這句話如何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比喻手法,表現了我對老師的懷念之深,和文章開頭的“最使我難忘”照應。
12)如何理解結尾處“什么時候才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這句話?
? 表面是說“我”想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再見到蔡老師,實際上是說自己非常思念蔡老師。直接抒發了對蔡老師的懷念之情,呼應了開頭。

《再塑生命的人》

1、本文主要內容和主旨:
本文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我” 識字、認識各種事物的過程,贊揚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表達了“我”對莎莉文老師由衷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2、賞析亮點:
1)作者為何把認識莎莉文老師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體明確?
? 作者對這一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時也說明莎莉文老師對我的影響之大。
2)作者為什么“不能不感慨萬分”, “截然不同”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 運用雙重否定,表達強烈肯定的含義,強調莎莉文老師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截然不同”一詞說明了從那時開始老師對海倫生命的意義。
3)朗讀2、3段思考,“從母親的手勢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樣子,猜想一定有不尋常的事發生。”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3段開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 暗示老師將要到來,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 美麗景色反襯“我”內心所受的累累創傷,也反襯我對即將發生的“奇跡”的渴望。
4)默讀第4段思考,這段描寫了“我”當時怎樣的心理狀態?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 用“大霧中的航行”來比喻自己在遇到老師之前無助、彷徨、苦悶的心情,以及內心對光明的渴望,從側面烘托了莎莉文老師的重要性。
5)課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場前鋪墊了哪些內容?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 一是交代莎莉文老師到“我”家的時間及對“我”的重要性,二是介紹“我”內心的煩躁、苦惱以及對光明的渴望。激發讀者的閱讀欲望,產生期待、期盼的急迫心情。既為下文埋下伏筆,又與下文經過莎莉文老師的教導,“我”對生活充滿期望形成對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師對“我”的重要性。
6)第6段中“立即跑下樓去”表明了什么?第10段中師生產生摩擦時,老師為什么帶我去散步?
? 生動形象的表現了我初學知識的興奮和喜悅;
? 將我帶入一個輕松、美好的環境,讓我從壞心情中解放出來,獲得輕松愉快的學習心境,尋找教育契機。
7)研讀第11、12段:
? (1)“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自由。”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 說明老師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開啟了海倫智慧和情感的大門。
? (2)“充滿新奇的眼光”指什么?
? “充滿新奇的眼光”指我獲得了生命的意識和感情,擁有了求知的無比美妙的感受。
? (3)“兩眼浸滿了淚水”中的“浸”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 “浸”形象寫出了我滿眼淚水的樣子,生動表現出我的痛惜和悔恨之情。

3、莎莉文老師和海倫是怎樣的人?
答:莎莉文老師熱愛學生、講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善良溫柔、有耐心;海倫聰明好學、求知欲強、悟性高、堅毅、感情豐富、熱愛生活

4、談談你對文章標題“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 表面上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
? 在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 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5、文突破了“以寫老師為主”的慣例,既寫老師,也寫自己,而且寫自己的篇幅比寫老師的還多。 你認為作者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寫自己的種種感受,寫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等等,是為了從側面描寫老師對自己的巨大影響,寫老師的可敬可愛。

《春》

1、課文是按“盼春——繪春——贊春”的順序來寫的。
第一部分(1):盼春。開篇點題,總領下文。
第二部分(2-7):繪春。結合景物和感受,全面細致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贊春。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它的“新”“美”“力”。

2、全文圍繞“春”字依次描繪了哪幾幅圖畫?請分別加以概括。
答:描繪了五幅圖畫,可以分別概括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3、賞析“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答:“偷偷地”寫出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鉆”表現了生命力頑強。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表現了春草頑強的生命力。

4、“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此句的順序能顛倒嗎?
答:不能,它和上文的“桃樹,杏樹,梨樹”一句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

5、“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答:引用詩句,讓讀者加深印象。從觸覺上寫出了春風溫暖,柔和,親切的特點。

6、“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分別寫出了春雨怎樣的特點?
答:密、亮、細、綿長。

7、“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中“仿佛”一詞能否刪去?
答:不能,這句話是虛寫,如果沒有“仿佛”一詞,就變成了實寫,與事實不符,也失去了想象的意味。

8、本文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9、文末的三個比喻句都獨立成段,分別起到怎樣的作用?它們的位置可以調換嗎?
答:結構上,收束全文,首尾照應;內容上,三個比喻句分別表現春天“新、美、力”的特點,贊美了春天充滿生命力,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同時深化主題。
不能調換。這三個比喻句,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點明了春天的發展過程。最后說“領著我們上前去”,贊美了春天帶給人們無限的活力,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愿望。

》 #### 《濟南的冬天》

1、整體感知:文章開頭,作者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對比,依次描繪了冬天的無風 無霧 無毒日等特征,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后面作者緊扣了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和水,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課文用了三段文字寫了濟南冬天的山景,請分別概括出來。
答:陽光照耀下的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的遠山

3、“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去掉“聲”字,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濟南的冬天沒有風,可能與實際不符。

4、“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啊”這句話有何作用?“下點小雪”的“妙”體現在何處?
答:總起全段的作用,“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松樹尖頂著雪,像日本的看護婦;山坡上一道黃一道白像穿著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山尖的白雪像給天上鑲上了銀邊。山腰的小雪在黃昏日光的映照下像害了羞。

5、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山景的?
答:是按照從山上到山尖、山坡再到山腰這樣從上到下的順序描寫的山景的。

6、結尾句“這就是濟南的冬天”能否改為“這就是濟南的冬天”?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上文描寫的是冬天里整個濟南鮮亮明麗的色彩,所以這句話用“冬天”修飾“濟南”,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的總體觀感。

模擬測試

2016學年第一學期 部編人教版 期中測試

七年級語文

(本試卷共6頁,分三部分,共21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

說明: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卷指定區域內作答。

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共25分)

一、(6小題,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臉頰(jiá)黃暈(yùn)醞釀(liánɡ)威懾(niè)

B.尷尬 (ɡà)樹杈((chā)霎時(shà)援助(huán)

C.剎那(chà)應和(hè)夢寐(mèi)貯蓄(zhù)

D.清冽(liè)柵欄(zhà)銘記(mǐnɡ)枯涸(ɡù)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2分)

A.洗耳恭聽 鴉鵲無聲 形影不離 呼朋引伴

B.蛛絲馬跡 整裝待發 花枝招展 抖擻精神

C.不求甚解 繁花嫩葉 晃然大悟 自做主張

D.持之以恒 寬鴻大量 美不勝收 水波粼粼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災情發生后,街頭的流動采血車前,等待獻血的群眾排起了長隊,這場面讓人感動得頭暈目眩。

B.在這次科學盛會上,科學家都滔滔不絕油嘴滑舌的表明自己的見解。

C.辯論會上,他往往能夠抓住要點,隨機應變,擊敗對手。

D.這兩本成語詞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視溯源,一本例句豐富,特色卻很鮮明。

4.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敗,小鏡傷心極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這無限的苦惱啊!

C.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人類就一直面臨著兩種挑戰,一是來自人類本身,一是來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場上專心答卷,而場外的老師和家長無時無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5.將下列句子連接成意義連貫的一段話,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①走進一環,回首只見浮云襯著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動。下面眾峰崢嶸,各不相讓,實在看不出船是怎樣硬從群山縫隙里鉆過來的。

②天又曉得船將怎樣從這些巨漢的腋下鉆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嵐彌漫,重巖疊嶂:有的如筍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漢擋住去路。

④整個大江有如一環環接起來的銀鏈,每一環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巒,中間各自形成一個獨特天地,有的橢圓如琵琶,有的修長如梭。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6.對下面語段意思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在生活中,現代人智商的提高還是大量依賴于面對生活的挑戰并適應社會的發展。例如,計算機和IT 技術的發明與應用于人類的生活不僅讓所有人受到挑戰,而且把人類引入了一個生活節奏更快、腦力勞動更強、認知速度更高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的智商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提高。除了工作上應用計算機外,就連計算機游戲業在幫助人類提高智商。

A.現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賴于社會的發展

B.人的智商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C.計算機游戲業在幫助人類提高智商

D.接受現代生活的挑戰可以提高智商

二、(2小題,13分)

7.古詩文默寫(8分)

(1)根據課本,下列古詩文默寫正確的兩項是( )(2分)

A.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漢燦爛,若出其中。 (曹操《觀滄海》)

B.鄉書何處達?歸燕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C.夜發清溪向山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D.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E.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F.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朗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根據課本,補寫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十二章)

② 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爭渡,爭渡,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夢令》)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3)請根據上下文,在橫線上填上初中語文課本中合適的古詩詞名句。(2分)

【說明:本題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題不超過8分。】

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次北固山下》一詩中蘊含著事物發展規律的自然理趣,表達作者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精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據課本,解釋下面文言文

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5分)

(1)博學而志 (《論語》十二章)

(2)故而知新 (《論語》十二章)

(3)學而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十二章)

(4)好之者不如之者 (《論語》十二章)

(5)未若柳絮風起 (《詠雪》)

第二部分 閱讀與理解(共35分)

三、(4小題,15分)

閱讀下文,完成9~11題。(9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9.下列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尊君在(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B.則是無(守信、信用)

C.去后至(才) D.太丘舍(走)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2分)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2分)

11.有人認為客人既已認錯,陳元方就應當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至極,無地自容,這也是一種“無禮”的表現。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試說說你的看法。(3分)

12.閱讀下面的古詩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分

2.“落花時節”有什么特殊含義? 2分

四、(7小題,20分)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3~15題。(6分)

①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后,就再也沒回。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竟是永遠永遠的訣別。

③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秋天的懷念》(節選)】

13.選文第①段畫線句,“我”的回答為何讓母親喜出望外?(2分)

14.本文語言富有表現力。請結合語境,賞析下面句子的加粗字。(2分)

母親進來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15.母親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寫出母親沒有說完的話。(2分)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6~19題。(14分)

①新建的大禮堂里,坐滿了人;我們畢業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間位子上。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里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時一樣!”

②爸爸病倒了,他住在醫院里不能來。

③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并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

④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我怎么能夠去?”

⑤但是我說:“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臺底下,我上臺說話就不發慌了。”

⑥“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⑦“那么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⑧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墻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⑨“我知道,爸爸。”

⑩“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⑾“是。”我雖然這么答應了,但是覺得爸爸講的話很使我不舒服,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

⑿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著剛發下來的小學畢業文憑——紅絲帶子系著的白紙筒,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為什么呀?

⒀進了家門,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們在玩沙土,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扎和施肥。

⒁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氣,問妹妹們:

⒂“是誰把爸爸的石榴摘下來的?我要告訴爸爸去!”

⒃妹妹們驚奇地睜大了眼,搖搖頭說:“是它們自己掉下來的。”

⒄我撿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頭的廚子老高從外面進來了,他說:

⒅ “大小姐,別說什么告訴你爸爸了,你媽媽剛從醫院來了電話,叫你趕快去,你爸爸已經……”

⒆他為什么不說下去了?我忽然著急起來,大聲喊著說:“你說什么?老高。”

⒇ “大小姐,到了醫院,好好兒勸勸你媽,這里就數你大了!就數你大了!”

(21)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對老高說:

(22)“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23)我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里,再出來,老高已經替我雇好了到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

(24)爸爸的花兒落了。

(25)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節選自林海音《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有刪節。

16.請概括選文12段-25段的主要內容。(2分)

17.選文12段中劃橫線句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和描寫手法?畢業典禮結束后,“我”為什么要急急忙忙趕回家去?(4分)

18.當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時,長大的“我”卻看到“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請找出上文中與這句話相照應的一個句子,抄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

19.選文24段的劃橫線句“爸爸的花兒落了”語意雙關,請你寫出它的實指含義和象征含義。(2分)

20.選文末段說“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真的長大?(4分)

第三部分 寫作(共40分)

五、(1小題,40分)

21.一縷陽光、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杯熱茶,總是讓我們暖在心頭。一次跌倒時的攙扶,一次失意時的鼓勵,一次語重心長的告誡,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評,事后回想起來,也可以叩擊我們的心靈,溫暖我們的記憶。

在成長的歲月里,你一定有過這樣心動的時刻,拿起手中的筆,以“那一種溫暖”為題**,寫下你的甜蜜和溫馨,留下你的震撼和感恩。

要求:① 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記敘文。

② 字數600字以上,請保持卷面整潔。

③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人名、校名、地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0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73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1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39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68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04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01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7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0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26評論 3 35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5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3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33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4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8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71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21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網上買了個游戲機,結果按了沒反應,猜想應該是沒電池的緣故,可電池蓋那有螺絲,沒工具打不開,于是我就對著辦公室唯一一...
    ae2d9843faef閱讀 477評論 2 1
  • 要怎樣形容北方的秋天呢,還是曹丕的一句詩最恰當“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天是缺暖的季節,這對離家的孩子...
    舟淺閱讀 222評論 0 0
  • 文:‖潘姑娘啊潘姑娘 “西音啊巴,莫代志卡這登來。(孩子啊,沒有事情就常回家)”臨行前,奶奶提著喂雞喂鴨的飼料桶,...
    Visby閱讀 454評論 4 6
  • 蘇有朋拍攝,林心如、王凱主演的這部《嫌疑人X的獻身》,意外地好看。買票時還擔心電影反映不出書中情感的細膩,看完影片...
    JulienYu閱讀 1,552評論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