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愛情和婚姻有著神一樣的偏執,對于沒有愛情的婚姻,我總是有著莫名的惋惜。
我的父母是通過相親認識的,一個在廣東,一個在廣西。就現在各式各樣發達的交通而言,兩地的距離并不算遠,但在我父母相識的60年代而言,就有點遠了。
從我懂事記事開始,我的記憶里最不美好的就是父母總是吵架,每次都要到鬧離婚的程度,不管是以前年輕的他們,還是現在已年過半百的他們。這也是我們姐弟妹心中的最大難題,小時候看到他們吵架,總是很害怕,怕他們離婚,但是隨著慢慢長大,我也就坦然了。
吵架的原因有很多,小的時候以為他們吵架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貧窮,所以那時候的我就暗暗下決心,好好讀書,長大都能賺很多很多錢,這樣我的父母就不會吵架了。長大后他們還是吵架,這時候我才明白,并不是因為貧窮他們才吵架的。
不過他們也有和睦融融的時候,每當看到他們心平氣和地說笑時,我才覺得他們像對夫妻。雖然知道二老是相親才結合在一起的,但我還是很好奇他們之間的感情,我曾經很直白認真地問過我媽:“媽,說實話,你愛我爸么?”我媽想了一下,她并沒有直接地告訴我愛還是不愛,只是說都那么多年了,沒有什么愛不愛的,有那么多兒女在了,沒有愛情都至少有親情了。我想我是懂的,但我卻總為我的父母不甘心,我希望他們的婚姻是有愛情的,盡管前面沒有,后面也應該有的。
初中時候的我,算是開始懂事了,看著我的父母,看著姐姐們,我開始恐懼相親,開始害怕婚姻。
我有五個姐姐,我是家里的幺妹,姐姐們都很疼我,我也很愛我的姐姐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她們很辛苦,每逢過年過節,我在土地公面前許的愿望之一是希望姐姐們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但是很遺憾的是這個愿望并沒有實現。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父母在兒女結婚這件事上比較謹慎,還是比較傳統,姐姐們自己喜歡的對象總是沒能讓他們太滿意,眾原因中總會有一條:距離咱家有點遠。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會調侃我爸媽:“就算嫁在隔壁,你們都會覺得遠的。”他們就沒話說了。
想來,我的每個姐姐從愛情到婚姻,我爸媽都參與其中甚多。其中最讓我難以釋懷的是二姐的婚姻,也是讓我最心疼的。
當時我剛上初中,正是開始懂事的時候,印象里,二姐帶回了她的男朋友,但是我爸媽很不喜歡,他家在北,我家在南,而且那邊地處偏僻,交通落后,遍地山溝,我媽堅決不同意。也許是二姐孝順,雖然和爸媽有過爭吵,但還是和男朋友分手了。后來的每年春節,我都會看到我爸媽給我二姐相親的場景,然后還有他們之間的爭吵。不知不覺,二姐的年齡也不小了,最終她還是嫁給了爸媽挑的女婿。
那么多年的抗爭,我看到的是二姐從最初的反抗,慢慢地妥協,再到放棄,或者二姐回想,或許聽父母的也不會錯吧,事實上,她現在并沒有多幸福,父母挑的女婿也并沒有多好。多年后,我爸媽也才發現自己挑的女婿也并未能讓他們滿意。
我似乎有了陰影,害怕到了結婚的年齡爸媽也這般對我,從那時候開始,我給我媽打預防針:我不相親,我要自由戀愛。也虧我預防針打得早,他們雖然有念叨幫我相親,只要我拒絕,他們也沒有勉強。
不是對相親有所偏見,如果是有愛情的婚姻,用什么方式相識又有什么關系呢?兩個人的結合,本就是因為要相互扶持過日子,應該是積極的,夫妻本是同齡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