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以我的拙筆,和現(xiàn)有的語言文字功底,未必能說好他的故事。但我愿意花時間為他寫一篇也許并不叫好的文字!
當一個人的孤獨徹底地走進你內(nèi)心,并觸動你某根心弦的時候,即使他和你不在同一個時空,你依然能感受得到他那無奈的悲傷和漫長的孤獨。你會不由自主地任由無邊的思緒穿過時光的回廊,跟著他回到撲朔迷離的大清王朝,回到禁錮了他十年的瀛臺……
這一年,正值光緒二十九年,新春佳節(jié)之時,古老的紫荊城似乎并沒有受到慘敗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帶來的影響,也沒有人感受到此時的大清已經(jīng)在風雨中飄搖,危在旦夕。大家依舊沉浸在一種自欺式的歡聲笑語中。
而此時,位于中南海的瀛臺,荷花池中央的一座四開間的平房內(nèi),鬼冷冰清,黑燈瞎火,案臺上擺放了幾盞經(jīng)多次加熱,毫無可口而言的下等飯菜。自袁世凱高告密,戊戌變法宣告失敗以來,光緒皇帝常被禁錮在此。此時的他穿著深色大褂,面容清瘦,眼窩深陷,眼睛里時而充滿了萬籟俱灰的失望,時而又凝聚了無比堅定的目光,似乎在告訴人們他有未完之抱負。
這一天,他自己動手將瀛臺打掃了一遍,又用竹竿挑落了屋內(nèi)各個角落的蜘蛛網(wǎng)。身邊的太監(jiān)賊眉鼠眼地跟著他,什么話都不說。大家似乎都早已習慣了這種沉默,都不想去打破。他習慣了向來阿諛奉承的太監(jiān)們的狗眼看人低,不把他當回事。而太監(jiān)們也習慣了這個傀儡皇帝深度的憂慮和整天的一言不發(fā)。打掃完以后,他想寫幾副對聯(lián),心里卻出現(xiàn)了因新政變法失敗而慘遭殺害譚嗣同的面孔,還有那首痛心疾首,心有不甘的絕命詩:
? ? ? ? ? ? ? 我自橫刀向天笑
? ? ? ? ? ? ? 去留肝膽兩昆侖
他的臉上出現(xiàn)了一抹難以察覺的悲傷,此時的他似乎聽到了譚嗣同臨行前,對未完成之使命發(fā)出的凄厲的笑聲,但這絲悲傷轉(zhuǎn)瞬即逝。代替的依舊是那麻木不仁,連眼皮都不愿意抬起的深深的孤獨。他題筆寫下了:
? ? ? ? ? ? ? 佛祖臨朝天地應
? ? ? ? ? ? ? 大清江山萬萬年
對于自己口是心非的落筆,他冷笑了一聲。隨即和太監(jiān)一起貼在了院落的正大門上。忙完這些,已是傍晚時分,深冬的冷風肆意地吹刮著所到之處,老樹在寒風中不斷地發(fā)出清冷的低吼聲。黑壓壓的烏鴉在瀛臺的上方盤旋著,嘶鳴著,凄慘的叫聲似乎在訴說這個即將滅亡的王朝的命運。
他和往常一樣站在瀛臺上,呆呆地望著滿天的落霞,還有那依舊燈火闌珊的紫荊城。耳邊聽著從市井民間傳來的辭舊歲,迎新年的爆竹聲。他一言不發(fā),再一次任思緒陷入到了無邊無際的孤獨之中……
想起了自4歲離開生身父母進宮,5歲于太和殿正式即位。命運似乎安排他走進了一場深不可測的漩渦。從此再無人生的自由,也再無孩童之快樂!每天清晨,他像個木偶一樣坐在大殿的金鑾坐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早朝。他一句話都不能說,甚至連表情都不能有。慢慢地,他明白了也許他只是一枚替他的母親慈禧爭權奪利的利器。更多的時候,不過是她玉案上不可缺少的一枚棋子罷了。
每天下了早朝,他習慣于遠遠地跟在慈禧的后面亦步亦趨,洗耳恭聽著她的嚴辭厲斥。除了恭恭敬敬,別無選擇。他更是看慣了臣?下侍從們對他的飲食起居從不細心照顧,應倡導應禁忌之事從不真心指點。自進宮的哪一刻起,命運已非自己能操控,而是被人牢牢抓在手心,注定他只是個傀儡皇帝罷了。
雖已是十余歲的孩子,身體卻越來越羸弱,眼神越來越暗淡,內(nèi)心也越來越孤獨。他常常一個人呆在紫荊城的某個角落,長時間地望著天空,沒有任何表情。沒有誰知道,也沒有誰關心此時的他在想些什么。只有自己知道,他在等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在這場比賽中,慈禧終是比不過他的。他想起了當年先祖嘉慶皇帝不是苦等到40多歲才掌握皇權嗎?先祖乾隆皇帝再貪戀,再不肯放手,終歸還是輸給了時間的年輪。他要做的,就是打好這場時間的戰(zhàn)爭。
一絲難以察覺的光芒閃過他清秀的臉龐。
時間的年輪在重重的歷史迷霧?中,一圈又一圈,悄無聲息地轉(zhuǎn)動著。思緒回到光緒十六年,慈禧歸政,表面上她退居到頤和園頤養(yǎng)天年,實則仍大權在握。一切似乎都沒有多大改變,他依然還是那個懦弱的小皇帝,周圍的人依舊賊眉鼠眼提防著他。
但誰都不知道,此時一顆種子正悄然在他的內(nèi)心萌芽。
已是窮途末路的大清王朝千瘡百孔,搖搖欲墜。和康有為、梁啟超等的交談也讓他更加堅定,唯有推行新政,效仿資本主義改革才能拯救這個危在旦夕的王朝。
每日,除了去頤和園向太后請奏政務外,他都在思考同樣一個問題:對于朕這樣一個國家,什么才是大道,什么才是讓國家振興之道?
于是,太和殿上,乾清宮內(nèi),時常能看到一個身形瘦弱,神色凝重的身影來回踱步。他輕輕地坐到玉案前,提一提衣襟,拿起筆,寫下:
天下事 ,窮則變,變則通。
幾個大字一揮而就,蒼勁而有力。這應該是他近來寫得最多的幾個字,拿起這細軟綿柔的上等好紙,欣賞著幾個寄托了他滿懷希望的大字,他蒼白的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了從未有過的自信。
此時,短暫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人悄悄走進了他的生活,讓他一見鐘情。她的到來就像一塊石頭一樣,擊中了他內(nèi)心原本的一潭死水,讓他的臉上洋溢著從未有的神采和光芒。她就是——珍妃!
如果說珍妃的貌美端莊和體貼入微,讓從未感受過溫暖的他燃起了對未來的憧憬和熱情,那么她對政治的頗有見地,讓此時的他更加堅定了在政治上要改革,在權力上要擺脫束縛才能救國之危難的想法。他在內(nèi)心無數(shù)次地構(gòu)造著未來的美好藍圖,藍圖中有大清的江山,也有這個他愿意傾一世溫柔,只為伴她到老的愛人。然而這份美好的想象,這份亂世中的情緣伴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嘎然而止。
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清廷以慘敗收場。作為戰(zhàn)敗方,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血一樣歷史印證了這個慘痛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
戰(zhàn)爭給國家?guī)砹怂姆治辶训耐纯啵瑤Ыo他的則是亡國之君的恥辱和恐慌。他的身形越來越消瘦,臉色變得越來越蒼白,眼神也越來越暗淡。與此同時,一團熊熊的烈火正在他的內(nèi)心燃燒著,他用泣血般顫抖的聲音告訴自己:想要擺脫西方列強的侵略,變法勢在必得。
他果真去做了。當推行了一切有利于新政實施的政策后,他感到了從未有的豁然。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已不再是站在角落的那個傀儡皇帝,他是維新的救世主,也是國家走向興旺的希望。那一刻,烈火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燒,生命于他是那樣的不值一提。如果可以,他愿意為王朝的未來獻出自己渺小的生命。
然而,他失敗了。
如同大清王朝擺脫不了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命運一樣,他也無法擺脫以西太后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控制和打壓,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宿命。伴隨著康有為等人逃到國外,譚嗣同悲昂的吶喊: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是的,他終究還是失敗了!
是命運的不公,還是歷史的使然,無人知曉。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英雄蓋世,也終逃不過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宿命。當他悲泣地吟唱著那首“虞兮虞兮奈若何”,他的戰(zhàn)爭結(jié)束了,結(jié)束的還有他的夢想,他的愛情。歷史是何等的相識,今日的他殊路同歸,成了真正的傀儡,瀛臺也成了他最終的命運歸所。
思緒重新回到鬼冷冰清的瀛臺。遠處滿天的落霞逐漸被昏暗的夜色所吞沒。從市井飄來的爆竹聲與呼呼的冷風混在一起,分不清是慶賀一元復始的喜慶,還是哀悼這個被瓜分的王朝的窮途末路。
他凝望著遠處的京師大學堂,往事歷歷在目:“朕為什么堅持要開辦這個京師大學堂,就是希望在座諸君能夠破除我們心中之賊,以國家強盛為己任,不驕狂,不自卑,正視現(xiàn)實,發(fā)憤圖強……”當年慷慨激昂的演講似乎依然能激蕩他內(nèi)心的豪情壯志。
他凝望著那個無數(shù)次夢回的紫荊城,他最愛的珍妃在哪里?多少次,只能在夢里緊握著她的雙手,看她溫情似水,笑魘如花。如果可以,他愿意用三生煙火,來許她一世平安。
他抬起頭,望著一片漆黑的天空。天空不是沒有星星在閃光,只有孤獨久了的人才能找到那一抹透過心靈的光芒。是的,他還有夢想。夢想里有他的國,他的民,他的抱負,還有那個等待他的愛人。
他所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著那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年邁六十的慈禧終究是比不過他的,歷史的車輪也終究會朝著真理的方向行進。
以日如年,如坐針氈,他默默地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