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由星爵和大表姐主演的科幻愛情電影《太空旅客》在國內上映,很多人在看過之后痛斥這是一部“直男癌”電影,對主角間的愛情表示不可思議。的確,這部電影的劇情有些“直男癌”,但對一艘流浪在宇宙深處的飛船來說,《太空旅客》的結局已經是再完美不過的了,因為如果按照人類最原始的本性去發展,那么這個故事將會是另外一種更黑暗的結局,而這種更黑暗的結局,卻在2009年被先搬上了熒幕,它就是《深空失憶》。
同樣是一艘滿載人類希望的太空船,同樣是流浪在宇宙深處,本片主角包威爾也同《太空旅客》中的吉姆一樣,意外的從冷凍倉中提前醒來,只不過包威爾是一名飛船技術人員,有著比吉姆高很多的權限,但卻沒有吉姆那么好的命運。等待他的既不是酒保機器人,也不是各種娛樂設施,而是系統瀕臨崩潰的飛船和行動敏捷且兇殘嗜血的怪物。在同樣從深眠中醒來的佩頓中尉的指導下,包威爾踏上了尋找妻子冷凍倉的路,但等待著他的卻是心懷叵測的同類和更多的怪物。最終,謎底被揭開,原來飛船早已到達目標星球并墜于深海,當年執勤的加侖下士心智崩潰,精神分裂,他將一部分船員改造成了怪物,并將冷凍倉剩下的人一批批放出來,使艘擁有著數萬名乘客的巨型宇宙飛船,成了他殘忍玩樂的狩獵場。
這是一個相當黑暗的故事,但對比《太空旅客》來說,這也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故事。深空失憶,既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飛船在進入茫茫宇宙中最可能發生的一種病癥,當人在深度冷凍中醒來時,會產生記憶的缺失,恍如隔世的感覺讓人忘記了自己在何時何地,忘記了自己是誰,要做什么。而當一切平靜下來后,面對著黑暗無邊的茫茫宇宙,即使是再堅強的人也會徹底崩潰。
在這部電影中,展現出了人類多種層次的恐懼元素。嗜血的變異人讓人馬上就聯想到科幻恐怖的代表“異形”,而片中的這些變異人也如同異形一樣,殘忍嗜殺且行動敏捷,人類在他們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即使是那個最能打的亞洲戰士,也僅僅是在一對一的單挑中以微弱的優勢取勝,因此主角和同伴們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斷的逃命。這也是源于人類內心中最原始的一種恐懼,雖然我們已經進化成地球上最厲害的物種,但是遠古留下的基因仍讓我們對捕食者有著難以名狀的恐懼。
曾經有研究說我們之所以厭惡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是因為源自古人類時期聽到獅子老虎等猛獸爪子劃過石頭時的聲音,而當那種聲音響起,往往也就意味著一場恐怖的殺戮,這種恐懼深藏在我們的基因里,一直保留到今天。這也使本片中的變異人對我們造成了更大的恐懼,比人更快、更強壯、更嗜血,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你會不自覺的有一種代入感,一次又一次的揪著心跟主角一起逃離捕食者的追獵。
變異人代表著人生理層面的恐懼,而主角團隊遇到的那個怪人則代表著社會層面的恐懼。當主角團隊為了躲避變異者的追捕而逃命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個早于他們醒來的怪人,這個人熱情的給他們食物,但其實食物里被下了藥,怪人想要把他們作為食物,這個怪人就代表了社會層面的恐懼。在很多喪尸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在突然喪失了秩序后,必然會出現一些暴力爭奪生存資源甚至吃人的群體,而在中外歷史上,人類為了生存吃自己同類的事情也不少見。一旦沒有了法律的強制約束,人們會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爭奪一切。因此,片中這個怪人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提醒著我們,當整個環境都變得極端的時候,我們需要抱團取暖,更需要堤防每一個出現的同類,因為你無法知道,在那張笑容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惡毒的想法。
最后一層恐懼,也是全片無時不在卻又隱藏最深的一層恐懼,就是片中的大反派加侖下士人所代表的精神層面的恐懼。作為當值機組人員,加侖下士收聽到了地球已經毀滅的消息,地球的毀滅意味著法律道德什么都已經不存在了,所有的人類文明都在這艘太空船上,而面對著茫茫無盡的黑暗深空,誰也無法撐得住。在加侖身上,一部分是瘋狂、一部分是分裂,這也恰恰反映出人類精神的脆弱,我們面對黑暗面對深空,會不自覺的產生懷疑,懷疑自己生存的意義,而在這種懷疑中,又會讓人分裂出多個自己,試圖去解釋和拯救自己,但就如同沉入海中的手電筒一樣,沉得越深光就會越暗,分裂出的這些人格最終會一個個的變成黑色,將人本身拉入無盡的深淵。
這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它講述了人類在遨游太空時所要面對的多個層面恐怖,而這些恐怖也都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些都是源于人類的本性。相比之下,《太空旅客》那糟糕的愛情結尾已經是一個如同童話一樣美好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