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日,雷鵬將寨中事務做了安排,帶上幾個保鏢,陪劉草兒去龍源考察。
龍源乃龍溪源頭,群山環抱著一片湖泊。秋天的山色豐富多彩,彤紅的楓,金黃的栗,蒼翠的松……斑駁陸離,層林盡染。湖面上,成群結隊的水鳥在悠哉悠哉地游著,不時有水鳥潛入水中捕食著小魚小蝦。
“這地方太美了,稱得上人間仙境!”
劉草兒環顧四周,由衷地贊嘆不已。
一行人信馬由韁,沿著湖岸小道緩緩前行。行了約兩里,劉草兒見路邊有一座小廟,提議大家在此歇歇腳。雷鵬表示同意,翻身下馬,領頭走進小廟。
劉草兒出于職業習慣,仔細地觀看著小廟。他從小廟的建筑風格推定此廟建于宋代。走進廟門,他見神龕上供著張天師,道:“這是一座道觀。梅山古國在歸順朝庭以前,國人信奉巫道二教。”
“梅山古國是什么時候歸順朝庭的?”雷鵬饒有興趣地問道。
“是宋神宗熙寧六年。”劉草兒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古梅山人無戶藉無史記,相傳蚩尤被黃帝打敗,率部南遷,居于梅山。其后裔稱莫瑤,莫瑤就是瑤民。梅山人自古以來不服王化,成立國中之國,過著封閉、獨立的日子。梅山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信仰以巫教為主,后引進道教。經濟來源主要靠農耕和漁獵,冶鐵技術比較先進,武術自成一派,一招一式非常實用。由于生活在大山深處,環境惡劣,缺食少鹽,患大脖子病的人很多。”
在劉草兒與雷鵬閑談的時候,保鏢們取出干糧和酒擺放在香案上,大家圍立于香案四周,狼吞虎咽起來。
饑餓的人吃東西格外快。不到十分鐘,大家便吃飽了。保鏢們將餐具收拾了,劉草兒無意之中發現香案上有一個奇怪的圖案。他看了許久,也沒有看出什么門道來,于是叫雷鵬過來一起研究。
“這是一枚圖章吧?”雷鵬猜測道。
有時候,奇思妙想會成為打開考古之謎的一把鑰匙。雷鵬不是考古專家,但他的猜測倒讓劉草兒靈光一閃。
“是的!”劉草兒道,“看這圖案,外圍是一個不規則的正方形,中間應該是兩行文字。但這文字可不是象形字啊!難道,難道……”
“難道什么?”
“難道這是傳說中的女書?”
“女書?這世上還有女書么?”
劉草兒此刻已激動得不得了,興致勃勃地道:“相傳梅山古國,男人們為了養家糊口,在深山河汊里奔波勞碌。女人們則安定一些,大部分時間在家做家務,她們在閑空時發明了一種文字。由于這種文字只有女人在用,所以稱作女書。”
“哦,原來如此!”雷鵬道,“北宋至今也有近一千年了吧,這女書圖章還如此清晰。再看這香案,也沒有絲毫腐爛的痕跡。古梅山人還真是聰明哩!”
劉草兒聞言,思考了一會兒,道:“我們這地方濕氣重,可這木制香案千年不朽,我想這座道觀的地面一定有文章。”
說完,劉草兒蹲了下去,扒開地面的雜物,瞧了許久,驚喜地說:“想不到啊!這里還有用油石灰澆筑的地面!”
劉草兒告訴雷鵬,古代帝王修建宮殿,工匠們會用桐油攪拌石灰澆筑地面,這樣的地面平整光滑有硬度,并且防潮效果非常好。
“該不會這附近隱藏著梅山古國的王城吧?”雷鵬又發揮了他的想象力,“如果真是這樣,龍源遍地是寶啊!”
劉草兒取出工具,將道觀香案上的圖案拓印了下來,然后和雷鵬一道走出道觀。
此時太陽已經偏西,陽光鋪在龍源湖上,那粼粼波光分外耀眼。劉草兒舉目望向湖心,但見一葉扁舟緩緩劃了過來,扁舟之上坐著一對中年男女。一陣微風吹來,劉草兒等人聽到了幾句悠美的歌聲:“……八月里來桂花香,桂花開在山坡坡上。哥哥摘花妹妹戴喲,妹把哥哥記心上……”
從歌聲中不難聽出,唱歌的人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只有恩愛夫妻才能擁有。但在這偏遠的農村,唱歌的中年男女已經過了浪漫的年齡,舉日維艱,誰還有心情來唱情歌?細心的劉草兒揣摸著,這兩個中年男女要么是一對野鴛鴦,要么就根本不是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