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李偉哥分享時間管理。說實話,時間管理之前也接觸了很多,比較常見的如GTD,早起,番茄工作法,微時間管理束,三只青蛙,四象限等,很是從某個單一側面來談。而今天李偉哥從整個較為系統的角度,談了他眼中的時間管理,又刷新了我的認識。
若以空間類比,我們會希望自己的房子:總面積大,實際使用面積也要大,還需要結構合理,并且提高空間利用率。同理,對于時間,我們也是希望時間總量盡可能多,可支配時間多,時間結構合理,且時間利用效率要高。
首先,增加時間總量。比的就是人生的長度咯~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我們無需急于一時的快慢,因此不要拼身體,拼時間,更重要的是拼健康,讓生活規律化,養成健康的作息,均衡忙閑。
其次,增加可支配的時間。每一天,出去工作八小時,睡眠八小時,通勤兩到三小時,吃飯三小時,我們的可支配時間其實之后可憐的兩小時了,那么又該從哪里擠時間呢?一,向睡眠要時間。怎么睡?早睡早起是肯定的了,賴床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八小時還好了,其實6.5+0.5(午睡)應該能滿足大多數成年人了,最重要的是提升睡眠質量,因為睡眠其實是為了讓大腦好好休息。二,向工作要時間。那就是偷老板的時間了。要么好好工作之余偷些時間干私活,要么從事一份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總之,要利用好工作的八小時。
第三、改善時間結構。要正確劃分時間扇區,不以平時的早中晚為扇區,可以在早和晚各增加一個扇區,比如,早上五點起到八點屬于自己的時間可以充分利用來閱讀,寫作,鍛煉等;晚上可以分為5-8點,在通勤和晚飯后還有8-10點的時間是自己的。這樣就將時間結構進行了優化。
第四、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把黃金時間,白銀時間,青銅時間和垃圾時間的劃分忘掉吧,只留下黃金時間和白銀時間,充分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和時間價值。所有都是黃金時間,白銀時間只是兩個時間段中不可或缺的轉化。因此,有的時候完全可以一心二用啊,比如通勤路上聽音頻,在家做家務時聽音樂和音頻,都是可以的啊。你一定要想想如何提高時間利用率。還有時間銀行的概念。每次給自己做好時間規劃,如果遇到特殊或者突發情況就可以把多出來的時間更好地利用了。
如果以上寫的更多的都是術層面上的東西,比如技藝技法,但真正決定我們是否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最重要的是要視野全面,格局清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不是僅僅困于原先的生活,然后在輔以各種有用的工具。我個人覺得所有的時間管理都需要有個前提,你管理出來的時間是為了干什么?如果連這個都不清楚,那么誰有這樣的魄力和能力去堅持呢?如果道理不正確,更有可能南轅北轍。所以,歸根到底,對時間負責就是對我們自己的生命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