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展,買了這本書,用零碎的時間,把它看完了。閱讀的時候,好像看到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年輕人,目光炯炯地眺望遠方,沒有抱怨,沒有哀嘆,只有對生命的無限渴望。我喜歡這種人生態度,不管上帝給了我們多少磨難,都要滿含熱淚地感恩這個曼妙的空間。
他筆下的地壇,其實是一個荒蕪的古園,鮮有人去。某天,他搖著輪椅闖入園中,就被這里的寂靜深深吸引,再也沒離開過。在空曠的園子里,他感覺到了活著的意義。或許因為他的殘疾,才變得如此敏感細膩,才有機會觸及心魂深處的東西吧。
他把地壇當做心靈寄托,每天在那觀察來來往往的行人。在他筆下,每個人都是帶著歲月的印記,款款而來。一個個普通人的境遇,道出了人生的苦澀與芬芳。
他的母親,生前一直陪伴他,鼓勵他,給他無限的支持。但突然間,帶著她未完的心事,未了的情結,匆匆離世,讓他措手不及。他寫道:“上帝為什么要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看到這里,我眼眶滿含淚水。為那個慈愛的母親,和多災多難的孩子。
他堅持寫字,給痛苦的生命找一個出路。終于,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用筆為自己開辟了一條求生的路,也讓母親為之驕傲。他獲了獎,得到了認可。但是,他卻不能將這個喜悅告訴自己的母親。沒有母親分享的喜悅,總是少了點什么,這也是人生的無奈吧。
喜歡他的名字,像鐵一樣所向披靡,堅不可摧。他用他鐵一般的意志向命運挑戰,為我們展示了文字的魅力,生命的無限可能性。用他的殘疾之軀告訴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境遇,但是,每一個生命都可以是精彩的,我們要讓自己的生命之花盡情綻放。
很喜歡他的一些句子,“上帝為了錘煉生命,將布設下一個殘酷的謎語。”、“當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為什么而寫作呢?我想,就因為那片無邊無際的陌生之域的存在。”、“今晚我想坐到天明/坐到月影消失/坐到星光熄滅/從萬籟俱寂一直坐到/人聲泛起/”、“聽星光全是燈火,遍野行魂/?白晝的昏迷在黑夜哭醒。”、“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
自稱“職業是病,業余在寫作”的史鐵生,也在六年前匆匆離世。但是他對生命的豁達,對寫作的堅持,讓我們肅然起敬。他用微薄的力量,溫暖了每個孤苦的靈魂,也溫暖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