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公司看書的路上,沒有禁的住誘惑。買了一個網紅雪糕“雙黃蛋”。
對吃的東西,我一向不是很講究,除了一日三餐,遵從健康綠色,多吃蔬菜的原則之外,對別的好像都不是很在意。
對飯后之外的零食之類的就更不感興趣了。更不會主動關注。
第一次看到“雙黃蛋”雪糕,是和小桃一起下班。走到半路,她糾結了半天,終于還是決定買一個。
吃的第一口,一米七的姑娘頓時就跳了起來,嘴邊都是奶油,嗷嗷的叫著好吃好吃!
走到公司,撕開外面的包裝,心理想著小桃當時臉上歡呼雀躍的表情,我充滿期待,嘗了一口,又甜又咸。怪怪的口感。
心想如果是小桃在我旁邊,我肯定一臉嫌棄的吐槽她的口味,然后看她撒嬌的樣子,委屈的替雙蛋黃爭辯。
小桃月初辭職了。
回去上研究生,一個月前接到了通知書,考上了南航的傳媒專業。用了三年的時間,拼了命,終于用超北大研究生錄取線的分數,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和她算是朋友?反正我有把她當朋友。
在入職一個多月的時候,公司組織聚餐。吃好喝飽,帶著飯勁(因為沒喝酒),聊起了她的原生家庭。
在她看來她爸媽的關系是畸形的。
她爸爸性格十分暴躁,暴躁到他父母兄弟都受不了他,和他的關系都很差。
整天和她媽媽吵架。基本就是那種點火就著的狀態。
我問:那你媽媽呢。
在我看來,他爸爸的這個脾氣,連自己的父母都受不了,他媽媽更受不了,那日子還不得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小桃卻說,在她小時候或者還會吵架。但是現在兩個人的關系好得很。但是基本就是她爸爸在發脾氣,她媽媽忍受著的狀態。
有時候爸爸脾氣暴起來,對她媽媽又吼又叫的,她實在看不下去,就說她爸爸。
她媽媽反而會反過來罵她。
我不太能懂,隨口插了一句話:可能是你媽媽多年習慣了吧。
小桃點頭,“一開始我也不能理解,看不慣我媽受氣的樣子,后來上大學,出來工作,連家都不想回去了。但是又很奇怪,你說我爸對我媽這樣,兩個人之間還能有什么感情。你知道的,我媽之前生病化療,整個人都沒有意識了,大小便失禁,我爸一把用手就把我媽的大便接住了。你說我爸不愛我媽,能做到那樣嗎?”
她爸爸在我心里的形象,之前是那種點火就著,除了脾氣大,一無四處的人。這時候,突然覺得她爸更像是一個男人,一張臭臉,面孔下卻一副溫柔的樣子。
“大概他們也是相愛的,就是幾十年了,你媽媽也早就習慣了你爸爸的臭脾氣。他們就是那種相處模式了……”
“我也覺得,所以后來他們在吵架,我爸在發脾氣之類的,我也不插嘴了。我覺得我好像不插嘴更好,每次插嘴,反而也幫不了他們!”
突然覺得人和人的相處就像是拍皮球,你拍給我,我拍給你,一開始你可能用的力氣會大一點,球彈過來,傷到了我。
或者是我的力氣用的太小了,你沒有接到。但是兩個人只要一直在相互磨合,最終都能夠保持平衡,找到兩個人的節奏,一直走下去。
比如戀人,夫妻,朋友……
前幾天去吃飯,晚上回來在微信里和男友吵了一架。
起因是我發工資請他吃晚飯,我覺得他來了之后卻是一副不高興嫌棄的樣子。
我在微信上面,打了一大段的話,把自己心里的不痛快都說了出來。
類似于:我第一個月的工資,好心好意的請你吃飯,你來了就各種嫌棄,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不好吃也是我好心為你選的。你為啥給我臉色看。
后來才知道我也有不對的地方,比如我不開心的時候,誰都不理,一點話都不想說。整個人就是一個悶葫蘆。
如果平時心情好的時候,都會黏著他,挎著他的胳膊,一路叨叨個不停。
這次吃完飯,直接從餐廳出來,走在前面玩手機,一路都沒有說話。他看了我很多次,我都沒有理他。
后來才知道他并沒有覺得我在表達生氣,甚至不知道我怎么了,覺得明明吃飯的時候都好好的。最后自己也生了一肚子氣。
在微信上溝通,最后達成一致:以后我要是有什么不開心的地方,就直接當面和他說,不說他又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白白生氣。
我在外面,不要自顧自的,要照顧他一點,比如吃過飯和他一起出去,即使生氣,也不要在外面讓外人看著。
經過幾次的這種情況磨合,現在約會,真的會越來越舒服。都會照顧彼此,相互遷就一點。即使有小的摩擦,撒個嬌也就過去了。
其實在“拍皮球”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盡量不要有第三個人插進來”。
就像小桃,一開始看到他爸爸對他媽媽這樣,就上前去,為她媽媽打抱不平,其實并沒有什么好的效果。
因為最終他們兩個人,還是要他們兩個人之間相互磨合,這么長時間下來,彼此都適應了一種平衡,突然來了一個人,插進來,只會打破原先的平衡。反而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比如我爸媽之前也會吵架,我也曾經試著當“和事老”,大多數時候,只是爸媽“看在我的面子上”,暫時停戰,實際上他們的問題還在,肚子里的火還沒熄,隨時還要爆發。不如就由著他們,自己解決。
只要還能相處下去,“拍皮球”還在繼續,就會找到一個平衡,讓彼此越來越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