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黨和人民事業要繼往開來,就要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年輕干部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必須鑄牢成長成才的“根”和“魂”,才能不辱使命、行穩致遠,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立心立志,鑄牢理想信念的“根”和“魂”。“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百年征程波瀾壯闊,有危難之際絕處逢生,亦有挫折之后毅然奮起,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歸根到底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不論是“半條被子”的溫暖故事,還是消除絕對貧困的“人間奇跡”,亦或是疫情防控一線的“逆行身影”,都充分彰顯了百年大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人民至上的理念,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做心懷人民的“有心人”,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撲下身子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需求,甩開膀子多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自覺把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工作始終。
勤思勤行,鑄牢求真務實的“根”和“魂”。“立身以立學為先”,從延安整風時“改造我們的學習”,到執政之初“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再到改革開放后“認真建立學習制度”,學習的每一小步都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向前一大步。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中流砥柱,有時忙于具體業務,忽視了一線調研,忽視了學習思考,存在經驗欠缺、心浮氣躁等問題。“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年輕干部要順應時代潮流,主動向書本學、榜樣學,躬身向基層學、群眾學,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傾聽群眾呼聲,汲取群眾智慧,“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從實處謀劃、向實處用力,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擔當擔責,鑄牢攻堅克難的“根”和“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永恒不變的初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緊盯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瞄準職責任務清單,按照時間節點將手中工作一項項落實到底;要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將民生關鍵小事一件件辦到實處;要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立足實際謀發展,立足未來做規劃,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做到學思用融會貫通、知信行合而為一。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時刻與人民群眾保持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血肉聯系。要常懷憂民之心、常思利民之策、常行惠民之舉,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作為工作方向,把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無愧于人民、無愧于現在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