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和饞是人性的弱點,每個人原生自帶,極難避免。
如果習慣了懶散、盡情享受著饞,還每天不忘喝點心靈雞湯。
你再想戰勝這些人性的弱點,去努力去拼搏,幾乎就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心靈雞湯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們,曾經有那么多人,比我們學歷差,比我們長得丑,比我們窮,比我們還日復一日的混日子。直到有一天,這位雞湯中的主人公如同被妙手仙人點了任督二脈一般,忽然發出吶喊“再也不能這樣活”,之后這位主人公火速洗心革面,迅速踏上人生的快車道,走上人生巔峰。
雞湯的內核千篇一律,只需把主人公的國籍、性別、名字、年齡換一換,隨著時代發展更迭主人公遭遇的事件,讓劇情更貼近當下時代,情節更加跌宕起伏,萬千讀者就會對這碗雞湯百喝不厭,干了一碗,再來一碗。
我們如此沉迷于雞湯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我們在雞湯的主人公身上投射了自己。
啊,這位主人公渾身上下哪里都不如我,最終都走向了人生巔峰。我只要像這位主人公一樣,隨便努力那么一下下,應該可以達到更高的境界吧。
親,別鬧了好嘛。一個好吃懶做、熬夜貪睡的你,即使也向雞湯主人公那般仰天長嘯“再也不能這樣活“,要改變原有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習慣也不是說做就能做到的事情,你以為你身上裝有”勤奮模式“和”懶蛋模式“的切換開關啊。
我們總簡單地認為所謂勤奮工作,無非就是一天干活十二小時以上嘛,咬咬牙我們也能辦得到。
于是當我們也把清晨的鬧鐘設置為早六點,入睡的時間調整到晚十一點,以自認為高效的方式生活一天并記錄自己這一天的時間消耗,絕大多數人會發現自己壓根就沒干什么正經事。
起床之后,除洗臉、刷牙之外,最多在清掃一下室內衛生。
抵達工作單位,雖說是工作時間,也要抓緊一切機會盡情走神,刷朋友圈、看微信、聊聊天,令人愉快的環節,一個也不能少。
回家后,最多翻兩頁正在進修的相關書籍,自打有了知識付費,可能都不必翻書,只需心思飄渺地聽著音頻或看段視頻。
至于復習?背誦?那是什么,我們不知道。
趕緊洗洗涮涮,十一點準時進被窩,嗯,睡覺前還不忘再刷一遍朋友圈。
看起來環節是挺多,行程也挺滿,只是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是多少呢?
恐怕這一天真正有效時間也就四、五個小時。這距離一天工作十二小時,是有多么遙遠的距離。
很多人對工作時長當真是有誤會,所謂一天工作十二小時,并不包含坐在工位上,發呆、玩手機、摳指甲、看天花板的時間。它是指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
如果你八小時能夠做出別人十二小時的工作量,那你完全沒必要在八小時之外,繼續坐在辦公桌前,苦苦熬到十二個小時。
如果你確實是工作狂人,你在用八小時完成別人十二小時的工作量后,繼續再干四個小時,長期日積月累,你的成就自然遠超那些八小時只能完成四小時工作量的人。
在同樣的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卻存在著天差地別。
這說明什么?說明努力也有方法論。
努力不是你今天痛下決心,明天就能讓你煥然一新。
你一天中的哪個時間段最清醒;哪個時間段最疲憊;哪個時間段最易被激怒;哪個時間段記憶力最佳......這些問題的答案,你真的確定嗎?
長期的懶散,讓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機能都沒有足夠的了解,何談激活自己去全情努力。
任何事都是先難后易,努力也不例外。
以記憶背誦為例,初期記憶一句英語長句都需要很長的時間,隨著自己對記憶力的不斷訓練,背誦的速度會變得越來越快。背誦記憶是普羅大眾心中的笨功夫,笨功夫靠訓練都能再上一層樓,何況其他。
歸根結底,生活不是心靈雞湯,不是你今天努力一小步,明天就收獲一大步。努力從來都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它需要訓練,需要摸索規律,更需要長期持久地堅持。
大多數人的痛苦源于肉體特別不想努力,精神卻向往成功人士般的生活。
想擺脫痛苦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做到身心合一。
要么就此安于現狀,做個快樂的普通人,每天幸福地躺在沙發上,吃著薯條,意淫著電視劇中的霸道總裁、俊男美女;要么重燃自己的英雄夢,再度踏上追逐夢想的長征路。
不管你選擇哪條路,只要心甘情愿,那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