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戰爭”
? ? ? 孩子上小學了,全家人開始為孩子“寫作業”操心,思圓爺爺、奶奶一看見思圓回家,就開始命令孩子寫“作業,我一聽,頭都大了。因為我知道,寫作業,對六歲多的孩子來說,本來就是刻意要完成的任務,“不好玩”;再加上家長“監管”,孩子的感覺能好嗎?所以,為了不讓老人“操心”,也為了孩子能在小學更好的“完成”作業。我靜下來,按照時間順序,總結出一套針對孩子寫作業的方法。
二、孩子放學回家后
? ? ? 家長的選擇:1、讓孩子先玩,再做作業。2、家長完全不管、明天老師收拾他。3、讓孩子先做作業,再玩。作為家長,你會選哪個?我會選第三個方法。因為,如果讓孩子先玩,孩子可能會給家長談條件,我要看兩集動畫片,把好好做作業當成和家長談判的籌碼。等孩子看完動畫片,精神已經疲倦,做作業的效率也降低了,如果孩子做得慢,時間又晚了,家長又會更焦急的催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我的觀點是先讓孩子先做完作業,收拾完書包,洗漱完,再自由玩耍。
? ? ? 孩子回到家時,都是興奮的。這時候不要急著讓孩子馬上做作業,讓孩子放松5分鐘,但一定要把電視信號斷開,手機拿走,在家營造一種簡單安靜的環境。等孩子平靜下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三、溝通準備
? ? ? 可以給孩子說:我今天在微信群里,看到了老師今天布置的作業,我念給你聽一下。最好是另外拿出一張大紙,把有哪些作業列出來(任務單),一起和孩子看一看今天的作業具體有哪些?讓孩子做到心里有底,減輕孩子對做作業的擔心。最好是和孩子,在任務單里,一起做一個小游戲,比如:猜猜今天多少分鐘能完成語文作業、多少分鐘能完成數學作業。如果作業過多,再把各科作業細分為幾塊,讓孩子專注學習X分鐘后,休息一會,再繼續做。完成一項任務,就把任務單相應的任務劃掉,讓孩子有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四、開始寫作業
? ? ? 先和孩子溝通,需要家長陪他寫作業嗎?低年級的孩子,通常要求家長陪同。只要是孩子自己要求的,就可以降低孩子認為是家長在監控他的感覺。家長在旁邊坐著,不能看手機,也不能一直盯著孩子,不要一見到孩子出問題,就去干擾孩子:“這樣握筆不對、這樣坐姿不對、這個題做錯了”孩子只會覺得家長煩。家長不應該像老虎看著兔子一樣,應該像灰兔子陪著白兔子一樣。家長是來幫助孩子的,可以拿一本書專心閱讀,和孩子約定好,孩子先專心做完這個階段的所有作業,做完后,不懂的再來問爸媽。然后,拿出番茄鐘或電子計時器(一定不能用手機計時),測試一下孩子完成這段作業,花費了多少時間?并在任務單上做好記錄。
? ? ? 如果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發呆了,怎么辦?可以溫柔的提醒,比如用約定好的手勢,指一下書本。空閑時間,再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專注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做不到,可以把作業再分割一些,減少任務量。
五、檢查作業
? ? ? 檢查作業時,不要懷著,專門找錯誤的思想去。要知道,當前的任務是讓孩子養成寫作業的好習慣,而不是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做錯了題,明天老師檢查后,孩子會意識到,并且改正。可以在檢查作業時,放松心態,有時候復述一下題目,孩子可能會自己發現問題,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要學會正確表揚,越具體越好。比如:遇到孩子有的字寫得好,可以這樣說:“這個字由三部分組成,很復雜,你把這個字剛好寫在了田字格中間,看起來很漂亮,我看著就很開心”下次孩子就會注意到這點,就會越寫越好。
六、總結
? ? ? 作業寫完了,家長和孩子都放松了,一起看看任務單。孩子都會覺得有種成就感。具體敘述一下任務單上的事實:語文作業只用了10分鐘,數學用了8分鐘,一共才花了18分鐘,實在是太專注了!
? ? ? 最后,鼓勵孩子收拾書包,洗漱完后,告訴孩子:睡覺前的這段時間,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這是屬于你的“大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