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了三個月,偷懶了三個月,起初是因為覺得沒有什么可寫的,后來就是純粹的犯懶不想寫。
實際上每天都有在學(xué)習(xí),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fā)生,只是自己懶,不想寫而已。
今天的回歸是一個開始,不能犯懶了,和我一起起步的人們都一點點看到了成功的方向,而我偷懶了三個月,直接被大家甩下了一段不小的距離。
要加油啊!哪怕是昨日回顧也好,每天都要寫點東西。
昨天,無所事事的時候,逼迫自己看了一本書《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因為懶,所以時間記錄,每日記錄和回顧乃至于周月回顧都停下了,打算重新?lián)炱饋淼臅r候,發(fā)現(xiàn)為知筆記已經(jīng)被自己弄得亂糟糟,需要整理重來。于是翻翻百度云里存的一堆電子書,找到了《Evernote 超效率數(shù)位筆記術(shù)》和《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兩本書,比較之下,想著先找方法對筆記進行整理,于是選擇了方法這一本,一點點的看起來。
私以為,迄今為止,自己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建立自己的電子圖書館,哪怕停下了不停儲存書的腳步,可是已經(jīng)儲存了的書籍是不會跑掉了,也算彌補了無法擁有一個紙質(zhì)書庫的遺憾。
一邊研究書,一邊對照自己的情況,嘗試著改動自己筆記的收集和整理方式。首先改動了文件夾分類,改變之前工作和生活區(qū)分不開的分類方式。整理后的文件夾看起來干凈多了,但是還是需要在之后的使用中不斷根據(jù)自身習(xí)慣慢慢改變。
較之以前,新增了一個工作文件夾,之前一直都把完成的項目放在u盤里面,直到u盤都裝滿了再換一個u盤。讀到書中提示可以把筆記當做u盤來使用,才恍然大悟。因為為知筆記本身帶有附件功能,且將所有附件上傳到云盤中,所以直接將項目相關(guān)資料和完成后需儲存的資料放在筆記里面,一來解決了u盤占用問題;二來筆記是按照時間順序建立的,可掌控項目文件的發(fā)生時間,改動時間;三來根據(jù)筆記標簽功能,未來遇到類似項目可以根據(jù)標簽直接選擇相關(guān)項目,看看之前項目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