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媽媽的家族出現了一件爭論不休的事情。
姥姥去世了,在農村老人過世,作為兒女的都要辦白事,宴請鄰里和親朋,鄰里親朋前來吊唁也會隨份子,也就是給去世老人的兒女遞禮錢,然而就是因為這個禮錢的歸屬問題姥姥的兒女們在意見上產生了分歧。鄰里親朋分別將禮錢遞給了照顧姥姥終老的媽媽,還有作為兒子的二舅和老舅,而姥姥的其他人兒女并沒有接到禮錢,事情過后,大姨對這件事情頗有微辭,總覺得這錢應該是歸屬于還健在的姥爺,而媽媽和我的兩個舅舅卻覺得自己的接的禮錢應該各自歸屬于自己,因為接禮錢的人以后是要自己拿錢隨回去的,那么這禮錢自然就不能算作是姥爺的財產,就這樣,媽媽曾痛苦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段時間,媽媽每次提到這件事情就會哭泣,一邊哭泣一邊說:“我付出了這么多,這點錢他們還惦記!”而大姨說的最多的是:“親戚們有事情,除了你們,我們姐妹幾個也要隨禮!”事情一時間僵持住了,表面看,姐妹兩個人是因為錢的問題爭論不休。后來,媽媽不再哭泣:“我付出了這么多,她為爹媽做什么了!以前還說我得到的錢越多她越為我高興,都是假的!”言語間盡是憤怒,憤怒的原因看似是覺得事情的不公平,然而深層的原因卻是那句她反復重復的“都是假的”。
媽媽是個很重感情的人,她認為她們姐妹之間永遠不會因為金錢利益發生爭執和沖突,然而,僅僅是一萬左右的禮錢,就發生了讓她未預料到的事情:“我太寒心了,怎么能這么對我?”
怎么能這么對我?
相信很多人在遇到自己難以理解的人和事情后,在心里都會問一句:“你怎么能這么對我?”
而這句話在親密關系中更是屢屢出現。
但我想說的是,怎么就不能那么對你呢!
在我們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感情走在了理智的前面,以至于由感情產生的強烈情緒遮擋住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理智,由此產生的種種糾葛最終讓自己的日子過得難以釋懷。我想,人活著的初衷一定不是要折磨自己的,只是理智始終無法跟住情緒的腳步。
在親密的關系中,很多時候存在于關系之中的界限很容易出現不清晰的問題。每個人在和自己親密的人相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分不清你的和我的,反而因為二人之間親密的關系,直接用我們的來代替了兩個獨立的個體。此時,我的就是我們的,而你的也是我們的,或者更可以這樣說,你就是我!我一定要讓你成為我想的樣子才可以!但現實卻是事與愿違的,因為事實上我們只能左右我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們只能決定我們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但卻既不可能“控制”別人的想法,更“控制”不了別人的做法,別人的想法和做法就是別人的,與你自己無關!正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最終人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沒有誰可以代替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埋單。
因為沒有清楚意識到即使我們再親密,我們也是兩個人,最終就導致不能覺察到獨立的兩個人一定會是有所差別的人。你的想法絕對代表不了別人的想法,也不可能就是別人的想法,而別人的想法也不可能跟你保持一致。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那么每個人思考問題的角度必然就是不同的,如果所有的問題,所有的人或是與你親近的人跟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致的,那么,他們的人生在哪里?這顯然不可能。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人之為人,每個人必然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正如盲人摸象,每個人都有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因此,多一份對人性的理解,就多一份對自己和他人的包容。
然而,在客觀的世界你卻總想主觀的活著。當然,這里并不是要反對人的主觀性,因為人是感情的動物,導致人們對生活的體驗一定會帶有主觀性,盡管每一件發生的事情總是參雜著個人的情感,但我們面對的世界卻是現實的世界,現實的世界不只是需要情感,更需要的是生活的理智和智慧。
當我們喊出“怎么能這么對我”這句話的那一刻,我們卻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和自己不滿的情緒深情的糾纏在了一起,而此刻讓我們受傷害的已經不僅僅是事件本身了。可是,受傷的人為什么總是自己?其實很多人永遠也想不清楚,之所以自己很受傷,原因之一是除了事情本身會在你的心口插上一刀,讓自己深深的受傷,更多的原因卻是事后我們自己又給自己補了一刀,讓自己受到了二次傷害。因此,情緒體驗才會那么深刻。正如,媽媽一直難以從理智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情,僅僅只是在訴說姐妹之間的感情多么深厚,最終終于與自己的情感糾葛在了一起無法自拔,盡管事情過去了很久,但自己的情緒卻一直難以成為過去。反復的訴說和咀嚼,只能讓自己反復體驗負性情緒的持久傷害,除此之外別無益處。
最后,導致上訴問題產生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生活的邏輯出現了問題。“我對他這么好,他不應該離開我!”這是在很多分手的男女中經常能聽到的哀怨之聲,乍聽起來說話的人滿是委屈,似乎是那么回事。但你對別人好,別人就一定要對你好嗎?事實上,你對別人好和別人要對你好兩者之間根本不存在因果聯系。而應該是,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也許當你真心為一個人付出的時候,那個人也會為你真心的付出,但卻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性:當你真心付出的時候,對方無動于衷,因為對于對方來說,你的付出可能毫無價值,你的主觀意愿跟他也毫無關系。
也許我們受過傷,但事情終將成為過去;也許我們珍視每一種親密的關系,如親情、友情或是愛情,但矛盾卻永遠無法避免。
我們的世界依舊一直是溫暖的,只是,我們需要讓自己學會將感情與事件剝離開,擁有感情的同時也運用自己的理智去看問題、處理事情,在現實的世界里深情卻理智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