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導演陳曉卿告訴你:《舌尖上的中國》是怎么拍攝的?

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刷爆網絡,甚至漂洋過海,將中國美食的香味一直沿著“絲綢之路”飄向世界。2012年土耳其朋友來中國,我還送給他們一套當時正在熱播的中文版“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原版CD,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看懂。

寫過20萬字美食專欄,資深紀錄片攝影師,《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在知乎Live講述了他的拍攝心得,以及多年與美食做伴的日子。

A BITE OF CHINA

-1-

從1986年開始做電視節目的陳曉卿,最初是一名普通的攝影師。1987年,他第一次拍攝美食,當時就在心里種下一顆種子:做一個美食家,會不會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呢?

因為“饞嘴”基因的作祟,在拍片的過程中,他嘗試了很多美食。幾乎每一個拍攝地,都成了陳曉卿私房美食目的地,尋找美食慢慢變成了他的一種職業習慣。他回憶了自己2006年在貴州六盤水拍片的時候,每天工作結束后,半夜餓得不行,翻墻出去找夜宵吃的故事。

在智能手機沒有普及,也沒有大眾點評網等美食類APP以前,真正吃貨都將私房餐館以及必點菜目以備忘錄的形式記錄在手機里。陳曉卿坦言,那時候自己的手機通訊錄里密密麻麻全是餐館老板電話。“掃街嘴”這個稱號,也是因為他不斷和朋友分享美食信息后,才慢慢發揚光大的。

后來他開始在紙媒上發表關于美食的小文章,再到給《新京報》寫美食專欄。足夠的美食“輸入”后,陳曉卿老師的第一本美食專欄集結《至味在人間》也面世了。

后來直到2001年,他才獨立制作了職業生涯上第一部美食節目《味道中國》。但其實,在拍攝美食紀錄片前,陳曉卿已經擁有了多年的拍攝自然、歷史等題材紀錄片的經驗。他憑借著《甲子》、《森林之光》等專業題材紀錄片,在業內獲得了不小名氣。但對他本人而言,真正被大眾所熟知還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舌尖”出乎意料的火了之后,陳曉卿老師深深感慨:“中國人是多么愛吃啊”。

愛吃的中國人


-2-

大家肯定很好奇,中國美食千千萬,“舌尖”到底是怎么挑選美食的呢?陳曉卿選擇食物的原則有三個:

第一要非常好吃,有自己忠誠的受眾群;

第二是要有傳承的故事,擁有深厚的歷史;

第三要能透過食物折射出當地人的性格特征。比如四川人愛吃辣,所以俗稱“辣妹子”,比如西北人愛吃羊肉,也和其粗獷的性格很搭調。

陳曉卿品嘗美食的特點就是,一定要品嘗本地美食。蔡瀾說,最好吃的食物一定是媽媽做的;沈宏非說,最好吃的東西是付出勞動的東西。


-3-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土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美食文化差異南轅北轍。那么什么樣的食物才是最好吃的呢?

陳曉卿用一句話總結了“吃到能讓你高興,不吃會讓你牽掛”的食物

相比于食物,最好吃的是人”吃美食要找對人,和誰吃,比吃什么更重要。有情飲水飽,就是這個意思。

陳曉卿喜歡通過食物,來了解所在地的人文風俗地理特點。食物不僅僅是愛好,也是更好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舌尖”這部紀錄片在制作的時候,會努力去對食物形成的全鏈條做很細致的考察。從食材的選取,加工,烹飪,呈現,全部都經過拍攝組深刻了解后,再去看哪兒才是這個食物最有魅力的地方。確定切入點以后,才會反復琢磨如何拍攝的更性感,更誘人、更有趣,同時在里面設置讓觀眾看著津津有味的戲劇化段子。

至味在人間

-4-

“舌尖”是本商業紀錄片,就像國家地理,BBC等紀錄片一樣,用拍攝自然的方法拍攝美食,不是純粹意義上的社會紀錄片。

和過去的紀錄片不同的是,“舌尖”在拍攝前,有長時間素材調研階段。一共有四個時間節點。

第一個是調研階段,

第二個是文案寫作階段,

第三是拍攝,

第四是后期制作。

就像冰山浮于水面,我們卻不知道沉在水下的部分,才是維穩的關鍵。調研的前兩個階段非常花費時間,也是重中之重。素材調研員都有一套完整的素材挑選評判方式,其中嚴謹的數據分析也奠定了“舌尖”對于美食素材的甄選的嚴苛性。而拍攝舌尖的攝影師,也是國內數一數二,擁有多年紀錄片拍攝經驗。用專業鏡頭拍攝,專業聲音模擬。陳曉卿特意提到,聲音制作是讓食物看起來更誘人的關鍵。用配音,讓脆的東西更脆,讓黏的東西更黏,用聲音來調動觀眾的五官,最大程度上讓食物煥發了新生。


-5-

在“舌尖”的節目內容方面,排在第三位的是主食,排在第二位是油脂類食物,排在第一類是用主食包裹油脂類食物。陳曉卿說:“只要播放大魚大肉大饅頭,收視率就很高。反而很文藝很洋氣的食物,沒人來看。” 這其實和現階段,中國人對美食想象的能力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曾經的饑荒,饑餓的基因已經深深埋藏在大部分處于中老年齡段的觀眾心中了。

最后,陳曉卿總結道,“舌尖”從來沒有告訴你什么東西最好吃,但告訴你,你吃到的恰好是最好吃的。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這個也是《舌尖上的中國》這部記錄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