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片人:閉眼緘默
這次評片會活動,我們收到了大量的投稿,在這里首先要感謝圖蟲網能夠給飛圖映像開展這個活動的平臺和機會,同時也要感謝大家積極踴躍的投稿參與本次活動!
綜合投稿的作品,幾乎可以用兩級分化來形容,不乏非常優秀的作品,體現了一定的專業水準。
但是,也有很多,很多不知所云的照片,而這些照片的特點就是隨意性太強,不夠講究章法。
在文章里所列舉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照片,或者最差的照片,而是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照片,來說明我要講的內容——
我們該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呢?
我覺得這也是咱們本次活動的一個目的,能夠幫助大多數還不懂得拍攝的朋友——了解好的照片,都需要哪些要素構成以及這些要素安置和設計的規律。
先列舉幾張我認為很棒的照片,或許大家能夠發現這幾張照片會有某些規律。
然后我再貼上一些我認為不好的照片...........
算了,我猶豫了100秒后,還是沒忍心貼上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真的貼出來廣而告之,真擔心傷害了你們剛剛成長起來的,一顆熱愛攝影,但又稚嫩的心靈。
那么好吧,下面我就給你們說一下,如何讓你們的熱愛攝影的心變得更豐滿,更強壯!
這里我會列舉一些我認為需要改進的作品,指出一些改進的建議和方法,如果有不到之處,還需要朋友們多多海涵,我也會提前帶好鋼盔。歡迎大家的吐槽。
這次參加投稿的作品,有相當數量的入門級的朋友,所以我就從比較基礎的問題和大家一起簡單聊聊——從畫面構成上,什么才是好的風光作品?
01主體!突出而強烈的主體!值得表現的主體!
如同拍攝人像,很多攝影師的拍攝人像的三要素就是:美女,美女,美女!
為啥?
人家漂亮,氣質好,自信,全方位無死角,怎么拍起來不容易出錯。
雖然對這種看法,我從從思想上是嚴重嚴重鄙視!
But,作為一個拍人像的低手,有條件的話,行為上我也會這么選擇。
不過,也經常會看到長得很美的模特被拍的毫無美感,表情造作,肢體僵硬,這就要怪攝影師缺乏對模特的表情,肢體和情緒的設計和調動了。
我就屬于這種,所以我只拍背影......
所以,這個主體還需要足夠強的表現力!
如同人像攝影會選擇好看有表現力的模特一樣,拍攝風光,也要發現和選擇值得體現的主體。
什么是值得體現的主體?
強烈表現力的外在形式,最好也能夠體現一定的內容或者主題。
案例一
例如雪狼拍攝的這張,模特并沒有多少花枝招展的動作,毫無造作之感,同時巧妙的運用遠處天光的色彩形成的放射線來引導視線,畫面結構張力十足,氛圍濃烈,女神的感覺,手到擒來。如果大膽的將人物完全放在光線發散中心點,居中構圖,畫面會更為穩定。
上圖說明:所以好的作品還需要——我下面說的第二點。
02主體明確的基礎上,利用場景的要素,合理安置和設計畫面構成
這就屬于對畫面主體的安置,和畫面其他要素的有意識的設計,獲得表現形式強烈的作品。
上面反復強調了設計,平面設計就是將點、線、面、色彩、光影,肌理、形態規律等各個層面的要素進行綜合設計,攝影作為一個平面藝術,也是遵循這個原則的,形成平面,色彩,光影俱佳的作品。
而這些“點線面”往往充當著我們畫面的主體或者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都要具備比較強的表現力。
關于點線面的概念及作用,這里就不多說了,網上一查一堆,我也有相關的免費課程,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細說風光攝影的構圖》
案例二
上面兩張圖,大家應該可以看到明顯的點(旋梯中心點),線(旋梯構成的螺旋線),他們形成的有規律(紅色筆所描繪的多重重復的螺旋線,階梯的直線)——這屬于平面構成。
色彩構成:明顯的冷暖色調對比。
立體構成:畫面的明暗與透視關系。
以上三個畫面的構成,讓我們可以從畫面中感受到這些要素的運用,讓畫面構成的形式感和表現力顯現的更為強烈。
其中平面構成主要是指點線面的安置,它可以說是所有構成的基礎。
從一定程度上,點線面的概念其實融匯了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因為很多情況下,畫面中的點或者線的形成,不僅僅是單純的物體所形成的點或者線條,往往也會由色彩和光影形成明顯的點或者線條。
由光影所形成的點的例子例如下圖:(拍攝者井岡山)
顯然這張照片由比較明亮的光線所形成的區域成為畫面中的一個聚焦點。
而由光影或色彩所形成的明顯線條和面積的作品不得不提到這張照片:
這一張,以人物為焦點(主體),畫面中本身并沒有由物體邊緣或者輪廓邊緣所形成的線條,但是光線的投影形成的強烈明暗面積的分割線,形成了明顯的線條,用以布局整個畫面結構。
讓人感受到人物在城市空間下的那種孤寂與渺小這是畫面傳達的主題,當然每個人都可以從這個畫面中感受不同的解讀方式。
還有下圖,一片森林中間道路所形成的自然線條,將森林分割成兩個色彩不同的區域,對比與沖突呼之欲出,這種畫面感受也是畫面所表達的瞬息萬變的大自然的主題。
@姚宇鋒作品
優秀作品的通性:
通過以上圖例說明,大家應該能夠從上述圖片中發現一個規律:
1.畫面中的主體明確;
2.能夠有效利用畫面中的“點線面”要素,發現其中的規律創造出畫面的形式感,例如各種放射性,曲線性,水平性,重復性的線條,還有色彩的對比性,還有大小差異和光線明暗的反差性,等等這些規律,形成強烈視覺效果。
主體可以是畫面中形式感強烈的點,或者線,或者面,或者由三者共同有機組合而成,再結合色彩和光影,讓畫面差生強烈表現力的形式,繼而讓通過這些外在形式,體現強烈的主題。
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規律感和線條感的物體都可以被我們作為作品來進行拍攝的,例如這種:
顯然作者發現了這個樓梯所具有某些規律:樓梯的重復性與遞進性,階梯之間形成的放射性線條。
但是,你拍的主體是什么?
這個你覺得有視覺的美感嗎?
或者能讓你有所觸動,從中引發你的聯想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以我們需找主體,除了發現畫面要素的那些規律之外,我們要記得,他們有足夠強的表現力,它是否能滿足:更突出,更強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這幾個要求。
那么這種場景值不值得拍?
我覺得如果這個樓梯的高度足夠長,光影足夠好,在樓梯的頂端有一個足以吸引我們眼球的落腳點(主體),或者會有一定的畫面感了。
任何吸引人的照片,尤其風光作品,你首先要有值得去表現的主體,這個主體本身,或者會與其他畫面要素之間有所關聯,他們自身具有強烈的外在形式,而拍攝者會將這些要素變得:
主體更突出,更強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從而提升畫面的藝術表達效果。
例如這個經典的江楓漁火,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已經屬于大家普遍接受的審美范疇里,你就可以按照這個現成的主題去拍攝,這類題材可以讓我們去通過拍攝他們去體會它為什么成為經典。
但是經典的東西或許只屬于它剛剛產生的那一刻。還是希望我們能夠拍出更多的新意,超越經典。
作者:@愛撒謊的貓
03如何看待和處理,主體與主題之間的關系
有很多時候,我們去拍攝一個照片是出于一種直觀的感受,不一定要表達非常強烈的主題,或者這種感受可能很難形容,這都不要緊,但是你的主體,在一張畫面里一定是非常清晰而完整的,我們常說拍攝有時要跟著感覺走,但是我覺得很多時候,絕大多數的所謂感覺必要的理論和規律的支撐,我們一定要對感覺有一個清醒客觀的克制,對鏡頭的要素有所篩選,有所主次,例如這張
我相信這個朋友在當時的環境里,感覺一定特別好,因為漫天的火山云肯定會讓人振奮不已,這種感覺我感同身受,所以就咔嚓了這張夕陽很美,畫面結構放浪不羈的照片。
可是,你的主體呢?
你重點表現對象呢?
難道僅僅是這片讓你血脈膨脹的火燒云嗎?
類似的照片很多:
這些照片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天色給力,大家似乎都是因為身處這樣的天色下,情不自禁,卻又不假思索的按下了快門。
但是通病是:主次不分,結構散亂,缺乏畫面的聚焦點。
大家或許會說:那我就是以這樣的天色作為主體的,不行么?
嚴格來說,這樣的天色應該說屬于比較常見的天色,充當主體的話真的有點勉強。
除非你遇到這樣的天色:
稀缺性很強的!
@哈爾濱獨狼
退一萬步,我就想讓他成為主體,也行啊,可是你還要講究一點畫面結構吧。至少要有一定形式上的美感吧。
投稿案例分析
下面咱們就一些比較典型的投稿
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
作者:@da79103174
作者:@Donkey達達
上面兩張圖都使用了居中對稱式的構圖。
主體:橋身的線條。
體現形式亮點:
關鍵詞:重復性,對稱性,大小對比,虛實對比,利用橋身所形成的重復性和對稱性線條作為主要的表現形式。畫面平衡穩定。
圖一著重的是橋墩自身線條的重復性,圖二除了對稱性,橋上散落而渺小的人群則與巨大的橋身產生強烈的對比反差,讓平衡中更多了靈動的屬性。
作者:@felixM0724
主體:扶梯
體現形式亮點:
關鍵詞:螺旋線,匯聚線,冷暖對比,居中匯聚
1.扶梯的螺旋匯聚線條;
2.現場光影變化具備的節奏感;
3.周圍環境低飽和的色彩,與扶梯匯聚點高亮的色彩反差形成的視覺對比,匯聚作用強烈。
作者:@君灝小哥
主體:霧氣中的樹林
體現形式亮點:
關鍵詞:重復性,規律性,框型,大小對比,虛實對比
1.樹林具有重復性的向上的線條
2.樹林中點綴的小鹿身影
3.晨霧所營造的夢幻氣氛。
其實除了向上的線條以外我們還會看到近處的樹干所形成的框架結構,從而可以讓視線引向樹林深處的小路,如果要這種結構更為突出,建議通過影調控制,壓暗周邊光線,讓小鹿稍微再突出一些。
作者:@魅光
主體:樹
體現形式亮點:
關鍵詞:色彩對比,點線結合,明暗對比,大小對比,簡潔
樹雖然在整個畫面中占據比例很小,但仍然承擔起了主體的作用,利用大面積的地平線,遠處山脈的縱向線條形成有機的空間分割和點線配合。
建議:光線稍微硬了一些,后期似乎整體反差也做的稍顯強烈,從而造成大面積的黑色區域,反差過強。建議使用更為柔和的光線處理,尤其是地面的光線反差不要過強,避免生硬干澀的視覺感受。
作者:@山峰-li
圖一主體:漁網所形成的曲線
表現形式亮點:
關鍵詞:曲線,簡潔,平衡,對稱,
主體本身具備的線條感有很強的表現力,線條在畫面中的布局,由右下延伸到左上,營造很好的平衡感。水面霧化模糊處理,配合黑白,讓畫面更為簡潔利落。
而圖二主體相對圖一,就顯得有些擁堵,主次不分了,近景的劍麻加的有些牽強,其本身并不具備足夠強的表現力,所以,我覺得這個前景還是不要的好,維持圖一的畫面結構。
作者:@姚宇鋒
主體:道路與森林
體現形式亮點:
關鍵詞:線與面,色彩對比,對稱性,
道路行程的自然對稱式線條,分割了黃綠兩塊不同色彩的兩個森林區域,典型的線條與面積的絕佳配合,如果有一臺車在道路上行駛,可以算教科書般的點線面配合的畫面構成了。
作者:小勇898
主體:你猜?
這張照片的整體畫面感我還是蠻喜歡的,但是我還是有一些茫然,我感覺這是一張沒有完成的油畫:
首先這張照片的主體是什么?近景的樹,還是遠處的場景?
但仔細分析一下,兩者似乎都無法成立,為什么說無法成立?
近景的樹是主體的話,他在畫面中似乎充當了框架結構的作用,而框架結構的目的,往往時為了讓處在框架內的物體更為突出,同時這個樹的整體形態貌似也不夠完整,所以排除了這個樹是主體的可能。
那剩下的就是周圍的場景了,但是周圍的場景我們貌似又發現不了具有線條感,規律感的很醒目很突出的個體,現場沒有任何能與這個樹干的形態和走向有關聯的物體......
所以這個圖就有點尷尬了,也就是說,這個圖沒有一個視角的落點,或者說承載主體。
建議:
1.我覺得可以通過調整距離和視角,把這棵樹作為一個主體,所以可以讓他更完整一些,這棵樹的形態質感都具備充當主體的表現力(如果這棵樹的周邊足夠簡潔,沒有干擾太過嚴重的干擾物)。
2.如果1不成立,那就需要我們人為進行設計,創造一個主體,例如草坪如果躺一個美女......
會不會讓人想起愛德華·馬奈草坪上的午餐?
美女脫不脫衣服,您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