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房親戚,我其實應稱她為表嫂,她帶了我兒子近三年半,從四個月起帶到現在近3周7個月。最近兩年時間,因為我工作調整到了業務部門,經常晚歸,也時也出差,兒子交給她都妥妥的。
想起三年前,家里的表伯姆將她介紹給我時,第一天,她是跟她的表嫂一起到我們家,說先來看看。她的表嫂顯得精明挑剔,問了許多情況。這個就像我們經常處理的客訴一樣,提要求提條件事多話多的永遠是那個與此事無關的旁人(哈哈,沒別的意思,她表嫂其實也是一個很和善的人,在后面的接觸過程中)。
生兒子的那年在月嫂走后,因為臨近年關,在保姆市場臨時請了一個保姆。那個姐姐,一張愁眉不展的臉,小心翼翼地在我家生活著。之后,就想,再請人帶我兒子,這個人可以沒有文化,也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自我認可,并擁有幸福感。
之后,老家熟人介紹了一個,來的當天,因為發現她有灰指甲就被我婉言拒絕了。然后,表伯姆就介紹了我的表嫂來。我始終相信,人與人之間,一定是有一些緣分存在的,這個緣分無形中就注定了一些事。
三年的時間,對于人生來說,也許不長。但大學同學也不過四年的同吃同住。也有許多人,婚姻維持都超不過三年。甚至許多家庭中的孩子和父母能整天整天地在一起也不過也許都不超過三年。三年多,對于我們,對于她和我兒子,真不算短。
最終,我們都還是到了告別的時候。
昨晚,兒子一直抱著我哭,嘴上嘟囔著:不給姨姨去。他哭得很傷心,停頓后瞬間又傷心哭起來,我也快要掉下眼淚來了,為我兒子,為這樣的告別。
我是典型的信奉“愛是親罵是愛”的人,起初,表嫂剛到的時候,我還能客氣表達與溝通。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地,我發現我在用我對待家人的方式在對待她:挑剔、時常黑著臉、嫌棄、討厭、不耐煩……然后在離開家工作時想起來,就會覺得懊惱,自責自己情商太低,情緒把握能力太弱。我承認弱者易怒,呵呵。
其實,我只是想在告別時刻說抱歉,對我的那些壞毛病。
雖然她只提前了幾天來辭職,我有點措手不及,也無緩解之策。但最終我仍感激她,她是個對生活抱希望有勇氣的人,天性善良,對我兒子她從不刻意做給我看。對于她帶我兒子,我信任她,依賴她,甚至曾經將兒子放在鄉下住她家近半個月時間。
其實,我只是想在告別時刻說感激,關于她對我兒子的付出,對我的照顧。
站在她的位置上,我理解她的決定,其實我不怪她。我理解她的家庭,理解的處境,也理解她的心情,她在為她的孩子為她的家庭而努力。我只希望她不管在哪里都能跟現在一樣,不丟棄象現在這樣能時刻感受幸福與快樂的能力,善良不變,勇氣不變。
其實,我只是想在告別時刻說加油,為她自己,為現在,為將來。
許多,溫暖時刻,我記著。三年多,有一些溫暖時刻,也希望她能記著。
我們是家人。感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