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我,就是斷奶。
斷奶,也叫戒奶。就是不再給寶寶吃母乳了。
我媽媽說我小時候斷奶是大約一周歲多一點點,身邊的鄰居朋友都在說我已經很大了,不用再吃奶了,媽媽說我戀奶很嚴重,用了各種方法都沒有斷掉,最后是有個鄰居想了一個奇葩的法子,在母乳上涂了辣椒醬,于是,不諳世事的我,吃了辣醬,哭得嗷嗷叫。媽媽說我幾乎快要把地板剁壞掉。
從此再給我吃,我也不吃了。
這個趣聞后來被家人知曉,弟弟一直拿這個事來取笑我。取笑我的重點在于我一歲多了還在吃奶,我是家里吃的最多的一個。
當然,我也聽說過弟弟版本的斷奶,是分開隔離法,爸爸抱著他夜里去另一個房間睡,他餓了結果把爸爸當成媽媽。這個版本的是我用來回擊弟弟的最有力說辭。
之前看嚴歌苓的《小姨多鶴》,多鶴在養育雙胞胎兒子的時候被老公有意拋棄她,因為小說里她是一個日本女人,而且是中國老公買回來當生育機器的,多鶴當時還在哺乳期,在走失的公園一直到各種周轉,她經歷了漲奶到斷奶的狀態。小說里描述很貼切生動,讓我覺得嚴歌苓似乎有過類似的經歷,她寫到多鶴經歷幾個月終于蓬頭垢面回到自己兒子身邊,準備喂孩子,結果兩兒子不領她的情,繼續吃著自己的食物。多鶴覺得震驚和悲憤,被老公丟棄,現在兒子也不再需要她。
后來我搜了網頁,嚴歌苓并沒有生育過孩子,而是在馬鞍山孤兒院領養過一位小女孩。
多鶴的這種心路歷程,讓我想到很多母親,其實我也一直在想斷奶到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心理過程?為什么兩三天不給吃了,從此以后就不吃了?兩三天的時間,就能改變一年的一個過程嗎?
最近一次見到的斷奶,是媽媽抱著寶寶,任憑她哭鬧,不給吃,餓了哭了睡了,再犟,犟不過大人,最后餓了就直接喝遞過來的奶粉了,三天后,無視母乳,看母乳的眼神有一點淡漠的錯覺。對,就是淡漠,讓人不寒而栗。
以上,分別是奇葩異食阻礙法、隔離法、拒絕法。對于我來說,都過于殘忍,有點接受不了。我覺得最理想的方法應該是自然離乳法。
關于母乳,我也吃過不少苦頭,包括因無知引起的漲奶41度高燒等,但是我一直在堅持著。
陶寶從小給我感覺就是那種不太戀奶的孩子,她是那種需求不算大,很容易知足的孩子。從吃就可以看出來,從月子里開始,就觀察到。她是吃飽就睡,餓了就吃,很規律,不多要求的那種,不矯情不黏糊。
當然,從她出院開始,我就刻意培養她吃飽了不讓繼續含著的習慣,有時孩子的一些習慣也是靠大人引導的,引導好了,以后就好;引導不好,可能會縱容一些不好的習慣。
我很欣慰她是這樣聰慧不鬧的孩子,給大人帶來很多便利。就算是吃零食,她也是給一根魚腸或者一根手指餅干,就行了。吃也是細嚼慢咽的,不會再去要,不會隨便丟棄。
也因為這,我一直沒舍得給她戒奶,雖然我自己有諸多不便,雖然我身邊充滿了反對和質疑的聲音,但是以我的認知和學習,我有限的知識,知道母乳是配方奶代替不了給孩子最好的口糧。
期間認識一位澳代,我本來是咨詢米粉的,想買貝拉米粉。結果她告訴我,米粉可以自己做,奶粉不要買,在澳洲,都是提倡母乳的,她家寶寶是13個月自然離乳。
這樣的孩子很少,在13個月突然不喝了。我也在等,等陶寶長大的那一天。聽說過的,有七八歲還在喝的,有五歲戀奶特別嚴重的,跪著想喝的。有兩歲自然離乳的。
我身邊反對的聲音總結如下:越大越戀奶、越不好斷、母乳到六個月以后就沒有營養了、奶粉是最有營養的。
到目前為止,陶寶還沒有出現這種越大越戀的趨勢,我見過戀奶的孩子,一直喝,喝個不停,感覺因人而異吧,我從陶寶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訓練她不吃了立馬不給她吃,每次按時間來,比較規律,大體是能掌控到她的吃飯時間。
七個多月的時候,就斷了夜奶,特別好斷,沒有分開隔離法,沒有嚎,夜里她想吃哼哼唧唧的時候,我就輕輕地拍拍她,告訴她睡覺了。經過兩天晚上,就斷了夜奶,一夜睡到天亮,不折騰。
因為我們條件有限,夜里她一直是跟我一起睡的。她好蹬被子,和我一起睡,我能及時看看她有沒有受涼或者受熱。
斷夜奶的時候,也有人反對,大致意思是說孩子晚上不吃夜里會餓,別人家的孩子晚上都吃。
我回復如下:你晚上不吃你會餓嗎?你半夜會起來吃嗎?別人家的是別人家的,我們管不著。如果不斷, 以后冬天夜里,你會起來給她沖奶粉嗎?
斷夜奶的好處是對睡眠和牙齒好,對大人和孩子自己都好,就是你好,我也好,大家都好。
不管斷不斷夜奶,話語和決定權一定要在自己手里,當然前提是,你是正確的,理性的。
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決定權也要在自己手里。
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好后悔早早就給孩子斷了奶,現在他身體經常容易生病,喝奶粉也容易上火,都是因為當時我媽媽/婆婆/老公讓我斷奶的。
我想說,別人說是別人的事情,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整天會聽到很多種不同的聲音,同意哪一種觀點,做決定的是你自己,后悔沒用的。打個比方說,你不喜歡某件事,長輩偏偏讓你做,至于到底做不做,決定在于你自己。
前提是,你不喜歡做。如果你做了,也不要怪罪別人。
這種事情,我深有體會的。
就好像很多女性會說,我不喜歡現在的老公,但是我媽媽/爸爸/家人可喜歡他了,并勸我同意這門婚事。
人生大事,就讓自己來決定吧。不要不喜歡還硬著頭皮去接受,這可是一輩子的事情。
不管這位男士到底是好是壞,你婚了別抱怨這是別人帶給你的果。起碼是自己深思熟慮的,把問題和責任攬著,有問題解決問題,不要推卸。
扯遠了。對于斷奶,我也有很多疑問。希望孩子能盡快有自然離乳的過程,別人怎么說,倒是無所謂,關鍵是孩子,她必須要經歷離開媽媽給予的口糧,去選擇別的可以代替的口糧。當她跨出這一步,并不是不需要媽媽了,而是另一種成長吧。我希望這個過程是溫和的、相互理解的過程,而不是決裂的、通過哭和抗議不解來妥協的結果。
有關我自己經歷過被人笑話一歲還喝奶的,包括陶寶也同樣被人笑的,有點深深的無奈。
陶寶一歲去兒保所體檢,兒保所體檢的醫生很年輕,問我們現在孩子吃什么,我回答母乳加輔食。她的表情讓我很尷尬,也很無奈。
感覺我是一個孤勇的戰士,擋住一些風風雨雨,庇護我的孩子,隨人怎么說,我還是做我自己的,從孩子出生,醫生堅定地告訴我,最好母乳到兩歲,我知道這個一個艱辛不容易的過程,這對于一個上班族且身邊都是奶粉忠實粉絲的媽媽來說,做到以上,并不容易的。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母親,用翅膀展開護著我的孩子,每當各種聲音襲擊,我自己來回復就好,孩子不需要聽到這些,比如說羞羞啊、不知羞啊這些傷害的話。
人言可畏,我一直不太明白,在這個群體社會,有太多過于干涉、過分關心的人。我想喝母乳,并沒有妨礙到你的權益或者利益,為什么一再反對?
你想喝奶粉,你想喝國產奶粉,我一句話沒有,你喝著就好了,你是孩子媽媽你有決定權,但是,請不要過分干涉其他人,OK?我是成年人,知道其中利害,不需要您的指導。你就管好自己的熊孩子得了,別把手伸太長了好伐?
我想給孩子穿少了,覺得以后她能抵御更多的天氣變化,結果也是責備聲到來,包括路邊不相識的奶奶們,奶奶們年老體弱當然會經不住風寒,但是小孩不一樣啊,她從小習慣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體上,見過太多管閑事的人了。
這個世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愛吃甜豆腐腦的一族、也有愛咸豆腐腦一族,你愛甜味的就安安靜靜地吃著你的甜味兒好啦,不要去對咸味兒指手畫腳。同理你愛咸味兒一族也本本分分吃著你的味道好了,不要試圖說服自己的味道有多么的高尚。
謹言慎行,謹言也是一種美德。求各得其所,求和諧安定。
我總覺得,每當我默默不說話只對你們微笑時,已經是最大的禮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