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注意到自己早起第一件事做什么嗎?
你有注意到自己是先洗臉還是先刷牙嗎?
你有注意到自己是穿左腳還是先穿右腳嗎?
你有注意到自己每天走那條路上下班嗎?
沒有看查爾斯.杜希格的《習慣的力量》這本書前,其實我沒有注意到這些行為或習慣,或者說沒有去思考,只是順其自然或按部就班的就做了,就像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吹綍宣惿睦訒r,她說 “在過去的4個月中,哭泣、暴飲暴食、失眠、無助、抑郁、憤怒填滿了她的生活,伴隨的還有被羞辱的感覺。” 我還固執的認為,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被逼到絕境才會痛下決心改變自己,才有決心真正改變。但其實,我們并不需要絕境,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很多習慣。比如,小的時候,洗臉和刷牙沒有次序,想起哪個就先做哪個。母親就時常說教,要先刷牙,后洗臉,正好可以順便把刷牙后嘴邊的牙膏泡沫洗掉。說教的時候很反感,但其實這些話還是進到大腦里了,試著先刷牙后洗臉一次后,發現確實省了一步,以往,都是要先洗臉后刷牙再沖洗嘴邊。節省了一步,也節省了時間,這些是大腦收到的獎勵,于是下一次就還會選擇先刷牙,如此這般,便形成了慣常行為,形成了習慣。瞧,我們的一些習慣,就是這樣由著大腦依據暗示——慣常行為——獎賞這樣一個回路而形成的。
書中給出了很多科學實驗的案例,以說明即便失憶或者大腦受損,人都還可以按著習慣來行事。我知道養成一些習慣是有好處的,但從來沒有思考過習慣的力量,尤其是無意識中已經養成的諸多的習慣。慶幸的是,我們的所有習慣都是按套路走,也就意味著可以調整優化套路,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習慣回路形成的步驟:
1.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并決定使用哪種習慣;
2.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
3.獎賞,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回路,以備將來之用。
所以,習慣是可以有意識的養成的,也可以有意識的優化的。下一步,我們再來看看如何養成和優化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