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氣雜貨店
01.
大學生活千姿百態,但大部分人都渾渾噩噩地過著,邋遢地開始一天,也邋遢地結束一天,而室友張卻總是讓我敬佩。
一大早她起床刷牙洗臉后,拿著化妝包對著鏡子給自己化個清麗的妝容,最后再穿上昨天晚上就已經搭配好的衣服,美美地坐在桌子前開始看書。
很多人不解:又不出門,費這心干什么?
她說:每天早上給自己清洗打扮,就是為了提醒自己,新的一天來了,我要以最好的樣子開始啊。
她真的做到了每天都是元氣滿滿的一天,而我們依然無精打采地起床,沒有生氣地過完一天又一天。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深以為然,那些缺乏儀式感的人,掌控不了每一天,自然掌控不了整個生活。
02.
非常喜歡《小王子》,里面有個場景印象深刻。
狐貍說:你每天最好相同時間來。
小王子問:“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點來,那么我從三點起就開始感到幸福。所以,應當有一定的儀式感。”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啊。”
小小的電影,卻反映了大大的生活道理。
校園里,學生們每天追劇、游戲、睡覺,沒有一絲活力,而步入社會以后呢?每一天都在匆忙趕公交趕地鐵,上班加班熬夜,循環往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們不過只是生活了一天,然后重復了三百六十四次罷了。
儀式感,從來都不應該離開日常生活。
03.
錢鐘書在《圍城》里說,關于結婚離婚的事,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去。
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城內外的人都想進入對面的生活,而不是享受自己的現在?
這道理就像生活,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展示出來的美好,卻忽略自己幸福的一面。
其實,真正的生活都是平行的五線譜和一杯白開水,平平淡淡安安穩穩,很少有出挑的音符和涌動的波瀾,時間久了,我們把這稱之為習慣。
拿破侖說,修辭中最有效的就是重復,而感情生活中,最怕的也是無聊的重復。
那些聲稱受夠了和對方一起生活的人,不過是受夠了對方的無聊罷了,沒有儀式感的日子,就像一潭死水,自然也是不值得過的。
所謂儀式感,就是給生活加點鹽,讓它有滋有味。
大仁哥陳柏霖是一個有趣且成熟的大男生,在真人秀里面,即使他脫離小伙伴獨自一人旅行都能營造十足的看點,以至于觀眾都在說:陳柏霖一個人的節目,我可以看十天不厭煩。
當我看了節目,才發現這個大男生內心的小心思。
他說:我會買一些我很想要的東西,比如收集香蕉蠟燭,特別喜歡把房間搞得香香的,比如之前去英國,大家都去買衣服,只有我一個人的行李箱全是香蕉蠟燭。
花一些時間和心思,為自己創造一個舒心的環境,就是儀式感最好的體現。
儀式感并不總是像升國旗、結婚、畢業典禮般隆重、盛大,代表著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它更多的是平凡中一個不平凡的舉動,讓平凡多一點不同罷了。
女為悅己者容,古代的女子為了見自己的心上人,照花前后鏡,對鏡貼花黃,這是儀式感;
如今的女生,為了見喜歡的男生,會畫眉涂口紅,這是儀式感;
終于等來的周末,親自為自己做個早餐,而不是隨便買點面包充饑,這也是儀式感。
美麗的打扮擾動了對方的心,收獲了幸福,早餐填飽了肚子,開啟了活力的一天。當你把幸福和活力都抓住,人生也就抓住了。
04.
過有儀式感的生活,它是無關價值的“奢侈品”。
結婚需要昂貴的戒指,而幸福卻只需要一支玫瑰。《小王子》中,狐貍告訴小王子,相識是需要一定的儀式的,因為伴隨著這個儀式,很多原本無關緊要的東西就會被賦予意義。
早上涂個口紅,有氣色地開始生活;
冬至這一天,吃碗餃子正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感情中,鄭重地說一句“我喜歡你”,開啟一段甜蜜的愛戀;
生活再苦再累再沒有心情,生日的這一天都要給自己買個蛋糕,許個愿,重新開始新的一年。
生活因儀式感而有意義,儀式感也讓自己變得更積極向上,那些掌控自己未來的人,沒有誰怠慢過生活。
(圖片選自《花瓣網》)
END
這里是《洋氣雜貨店》,大四女生,堅持寫生活感悟。
堅持輸出,堅持原創,感謝關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