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這團火越燒越大,老徐不免有些后悔,可是后悔有什么用,自己的命令就是一道無聲的抗議,已經根本沒人鳥。本以為邀請大家前來圍獵小徐,順道給大段個下馬威。這下倒好,幾撥人馬掐在一起亂成了一團,都成了砂鍋粥。老徐有心撒手不管,可又舍不得這傳國玉璽。怎么辦?想繼續混下去,當然要選一個大腿抱,既然大段有傾塌之勢,老徐也不再留戀,端著飯碗扭頭上了曹錕的桌。
大段對老徐徹底失望了,好心好意把他扶到一哥的位子上,這老人家不僅不領情,反而屢屢發難,現在看自己有點扛不住,他又去認了新爸爸。即便是條狗,那也知道回報主人,真是連條狗都不如。養了這么個玩意,真是瞎了眼。
只不過,形勢已經超出了大段的預期,他已經沒有時間責怪老徐。小吳加緊了調兵遣將的步伐,大段也重新回到沙盤前部署應對策略。這戰爭的陰云已經籠罩北京城,大戰一觸即發。
這是一場很奇葩的戰爭,之所以奇葩,就在于交戰雙方很多人對這場戰爭缺乏清醒的認識。大段就很明顯,作為安徽堂口總扛把子兼北京政府的太上皇,那代表的是中央,是一國之力,可是自打小吳北撤,在他的字典里,除了無意義的反對,就是掉價的談判,就連這最后上戰場,都是被逼的沒有辦法的無奈之舉。
統帥如此,你還能指望手下的將士有多高的格局嗎?縱觀整個安徽堂口,能夠真真認識到這場危機的差不多也就是小徐了,可他再怎么牛逼,還能和小吳單挑不成?這都啥年代了,誰還和你玩這個,群毆這技能那么好用,干嘛要選擇單挑呢?真以為是拍西部牛仔嗎?
相反,直隸堂口這邊則整齊的多,畢竟曹錕也明白,大馮之后,與大段免不了要血斗一番。想想看,玩政治,大馮都不是對手,自己這被稱為三傻子,哪能玩的過大段呢?既然這個短板暫時無法提升,那當然發揮相對優勢,在有可能的領域取得絕對性勝利。只要戰場上打贏了大段,不僅可以名正言順的入主北京,而且有了這道菜,自己這直隸扛把子的身份才能穩定,晾他李純也不敢再囂張。
小吳也不例外,生逢亂世,嘴皮子靠不住,要想腰桿子硬,還得靠拳頭。你大段不是牛逼嗎,又是自詡老師,又是天王巨星。我跟別人不一樣,他們吃柿子撿軟的來,我啃豬蹄首選大的上。從南天門砍到三十三重天層層刷經驗太費勁,我就和你過招吧,把你KO了,這最強戰神的名號不就是我的了。就算一不留神敗在你這老將手里,我也不吃虧。
不難發現,曹錕他們一早就是準備武力決戰,而大段則有點被動,幾乎是被逼無奈選擇了戰斗。也許在大段看來,這也是無奈的選擇,畢竟,打從自己退出一線指揮官的行列開始,民國這些年紛爭不斷,但上前線刷經驗的多是直隸堂口,而安徽堂口這邊勉強上戰場鍍過金的只有屈指數人。
而此時,小張同學已經被湖南民兵團圍殲,成了光桿司令;自己的小舅子也真是沒用,被王占元忽悠的分不清東南西北;仔細看看,也就剩下小徐了,讓他一個人頂住直隸的群狼戰術,那簡直是開玩笑,更何況人家那邊還站著獨領風騷的小吳同學呢。
這場戰爭還沒開打,估計結局都被寫好了。
雖然雙方都花大價錢召集了大批人馬,但其實打斗的過程也不比當年的討逆復雜。作為安徽堂口麾下大將,小徐在此戰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可不就是有那么一句話嗎?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呂布牛逼不?那可是號稱三國無雙吧,結果劉備哥三一上,他不也只能夾緊赤兔一路狂奔。
大段本想通過速戰速決再次刷新個人記錄,沒成想,手下那些馬屁精耍嘴皮子功夫了得,可上了戰場就成了矮冬瓜,正好被小吳這西瓜刀一頓削。這才剛上了前線,三路大軍瞬間折了兩路,剩下小徐這一路也成了困獸。
大段不淡定了,摸一摸太和殿的門把,完嘍,徹底玩完,這下真是輸個底調。小徐你也別折騰了,省著點,給安徽堂口留點火種吧,咱們不是輸不起的人,愿賭服輸。
伴隨著大段的離開,一個屬于安徽堂口的時代徹底過去。民國政局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但這民國卻并沒有因此走上快速路,反而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