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金融,很多人都認為是特別“高大上”的領域,那密密麻麻的數據分析,那時常變幻的數據值,無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金融數據的分析自然也是留給專家了。記得有一次一個非專業的朋友在網上發表了一篇關于下周匯率變動的文章,雖然分析的比較通俗化,但是條理邏輯嚴密,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一篇文章發出之后,這位朋友得到了幾位金融專業的同學的嘲笑,還說他侮辱了他們這個專業,金融不是這樣去分析的。等到下一周的匯率走向官方報告出來之后,那幾位學習金融的朋友也有些傻眼了,因為這位非專業的朋友分析的竟然是正確的。后來我們都說他真是深藏不露,沒想到對于金融走勢還有自己的研究,這位朋友淡淡一笑說:“哪有什么研究,不過是平時喜歡經常看金融新聞,憑著直覺分析出來的罷了”。
這大概就是“金融敏感度”,不知大家有沒有這一種感受,你長時間的接觸某一個領域,就拿讀書這個習慣來說,我們每天都讀一些書,自然而然的對于文字的敏感度就比較高,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與文字有關系的事情就會比較關注,并且要比常人的分析能力強一些。所以,雖說術業有專攻,但是耳濡目染的作用同樣是巨大的。
對于這一點,Cindicator-混合智能資金管理平臺深有感觸,當他們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并且發現這群非專業愛好者的特殊能力之后,便開創了這么一個平臺,事實也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畢竟,單靠某一領域的分析結果往往是值得質疑的,但是,如果將專業性融入到直覺性之中,結果不但更加客觀,而且也比較具備說服力。
在“誰想要成為百萬富翁”這一節目中的統計數字電視測驗也表明,在答題者面對“電話求助”這一環節時,在打電話給一個“專業領域”的朋友的情況下,正確幾率只有65%,但是如果選擇聽從業余聽眾的幫助,多數的答復達到91%的正確率。這其中也包含著一個“運氣”與“猜測”的問題,當然,還有直覺的作用力。
Cindicator-混合智能資金管理平臺的建立也為我們解決了“什么是資金管理的真正智能化?”這一問題,資金管理當然離不開“智能化”,而我們現在都非常崇拜的智能化究竟是什么,更科學、更標準、更靈活,特別是對于未發生事件的預測這一方面,我們誰也不能保證,大家在去猜測一件并沒有明確的發展規律的事情時,只有非常專業的人士的預測才是最正確的,而事實上,在一些時候,一些專業的人士的預測結果并不是最正確的,因為他們往往會受到自己專業知識的限制,將一個簡單的問題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忽略了它的直觀性和簡單性。“簡單問題復雜化”,是專家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這個時候,非專業人士的及時修正,無疑可以達到更客觀的效果。
無論是哪一個業務領域,當我們開始正式并且認真的對這一領域進行研究時,都會發現,所謂專業技術的分析師有些時候也是力不從心的,這世間的萬事萬物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我們誰也無法預測到明天會發生什么,即使我們知道自己明天依然要七點鐘起來上班,但是我們卻不能預測到自己幾點鐘到達公司,因為路上堵車與否是我們無法預測的。如果非要對這一點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綜合自己一個星期到達公司的平均時間進行分析,算出一個平均值,這也就是“加權平均意見數據”這一概念,而事實上,Cindicator-混合智能資金管理平臺就是利用了這一概念,將專業的和“民眾智慧”完美結合,達到最佳效果。
官網:http://cindicator.com
推特:https://twitter.com/crowd_indic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