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介紹《讀易,析辭,察避禍之理》的時候,曾經談過我們一生中最害怕的事情,也通過大畜的解讀,闡明了圣賢們做到“心無掛礙,無有恐怖”的不二法門:德行。熱心的讀者就問:無妄、大畜的道理雖然好,但是具體要怎么做呢?《易》中確實也給出了答案。本文就以“震”卦為例,介紹克服恐懼的門徑。
“震”卦古歌:
震來虩虩(讀戲,令人驚恐),
笑言啞啞,
震驚百里,
不喪匕鬯(讀唱,美酒)。震來厲,
億喪貝;
震蘇蘇,
震遂泥。震往來,
億無喪;
震索索,
視矍矍。震不于其躬,
于其鄰。
原文盡管晦澀,但我們不妨通過歷史故事來意會。公元383年,東晉宰相謝安鎮定自若,安排子弟謝石、謝玄率兵8萬與前秦苻堅軍80萬決戰于淝水之畔。兩軍鏖戰之際,謝安邀友下棋,戰報傳來,下棋依舊,友人急問戰況,謝安只淡淡一句:“小兒輩大破賊”,這幅畫面與震卦古歌所描繪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何其相似。
譯詩:驚雷之歌
雷聲恐怖似咆哮,
泰然自若仍談笑;
雷霆驚動百里外,
穩持手中美酒勺。猛然一聲驚雷響,
財貨損失少不了;
雷聲滾滾心不安,
驚慌失措陷泥沼。雷聲遠去還復來,
有條不紊損失少;
雷聲陣陣令人驚,
目光矍矍正容貌。雷擊鄰人不傷我,
鎮定自若福佑到。
古歌中雷擊鄰人一節并非幸災樂禍,而是對處變不驚的肯定。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與天災相比,人禍的傷害更為嚴重。因為驚慌失措導致的混亂動蕩,破壞力遠遠大于災難本身。
那么怎樣才能修煉到“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呢?《易》這個思維的游戲越來越好玩了。
1、處變不驚,從培養“靜”氣開始。“震”、“艮”互為覆卦,同出異名,喻動靜之道。成大事者必有靜氣,「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發機」、「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孫子兵法中蘊含的動靜關系既是天道,也是人道。“靜”不是無事可做,而是“知止”。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哪些當為,哪些不當為,這個功夫就在平時了。
2、處變不驚,“智商”不夠可不行?!罢稹薄ⅰ百恪被殄e卦,如果說震是行動力,巽就是智力。處變不驚需要的是遠見和謀劃能力,這就要在“巽”上下功夫。
3、處變不驚,就要學會解決難題?!罢稹钡幕ヘ允恰板俊?,就是水下礁石,舉步維艱之意。周易指出:蹇,由止可解、由明夷可解、由賁可解、由謙可解。翻越難關可用的梯子很多,迎難而上、小心謹慎、韜光養晦、互敬互愛、不放過任何向別人學習請教的機會,世上的難題不就是這樣解決的嗎?
4、處變不驚,落腳點在“信”上。將“震”卦的內卦和“艮卦”的內卦互換,就是“小過”卦,喻指心中有信,少有過失。首先當事人要有信仰,堅定信念,才能穩定心智,有條不紊地展開行動方案;其次當事人應該能獲得他人的信任,這樣才能安撫驚慌的情緒,團結民眾,共渡難關。
5、處變不驚,重在日常的修身積累。將“震”卦的外卦和“艮”卦的外卦互換,就是“頤”卦,我們在《讀易,析辭,察養生之理》中已經介紹過。將“震”的內卦和“巽”卦的內卦互換,就是“恒”卦,也就是堅持不懈。
其實培養處變不驚,易還有很多的玩法能給我們帶來新的啟迪,我們慢慢來,也請讀者自己畫一畫,看一看,讓自己也學會這個游戲的規則,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