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人,大概會認為這是一本工具書吧。至少,一開始我是這么認為的,初讀后我發現自己真的是錯的離譜了。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而是從收集、思考、反思出發,教我們數據管理的方法,構建個人的知識系統、建立個人的信息庫以及任務管理系統。
在拜讀成甲老師在他的《好好學習》中,說過,知識管理有三個維度:數據管理的維度、信息管理的維度、底層規律的維度。
數據管理就是我們具體數據應用的層面,比如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類信息,如何整理文件夾?學習的第一步驟就是要學會收集和整理。我開始整理我的文件夾、云筆記,但是收集過程中我遇到了這樣的困惑,面對一堆資料整理過后不是文件夾層次太多,就是做不到快速檢索;或是總是在糾結應該把采集來的信息歸類哪個筆記本中呢?
而這本《印象筆記給你的空間》幫我梳理了數據管理的思維。
先談談為什么要收集、整理?
大腦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我們每天面對的信息很多,大量而碎片化的信息在進入我們的大腦后會快速被我們遺忘,當我們需要時,印象里似乎在哪里見過類似的信息,但是怎么也想不起來具體的內容是什么,在哪里見到的也不清不楚,總是時間去查詢,幸運的話,在你花費大量時間后,你找到了,不幸的話,你花費時間后還是沒有找到。可想而知,當數據不被我們收集的話,想要再次查詢的機會成本是很高的。
大腦更善于思考,而不是存儲。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做著當下的事情的時候,又在擔心接來下要做事情的細節,影響著當下的專注力和效率;思考問題時,突然迸發某個靈感,不及時記錄后就再也想不起來了。是的,我們大腦的思維是跳躍,腦子會受各種想法的影響,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阻礙思考。要高效運作的話,我們就要需要用記錄來清空大腦,待下一步需要執行的時候再找出當時的記錄。
整理加工過的信息才有價值,我們需要對收集的信息要要根據自己的關注點進行整理。有了倉庫后,我們對原始信息要進行整理和加工,就好像水稻成熟過后,我們把水稻收割下來后,還需要進行捆扎、脫粒、晾曬等一系列的環節,才能將谷子存放到倉庫中,保證來年能夠有糧食。要不然,剛收割的水稻直接存放置之不理的話,即占空間又容易壞。李參老師在書中反復強調收集的意義是為了利用,而能夠利用的信息是我們整理加工過并且能夠快速檢索的。就好像一個大型書庫,有社科類的書、有管理類的書、有歷史類的書等等,這些書籍如果沒有分門別類的進行歸類和整理的時候,找一本書如同大海撈針。就好像讀書,如果我們不融入自己的觀點去理解書中的觀點,進行輸入和輸出的回路的話,那這本書事不過是我們認識的字罷了。要深知收集是為了應用。
再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管理?
第一步收集起來
在李參老師建議,在云筆記中建立一個收集箱,將占據我們大腦空間的Ideas和我們關注的信息都收集起來,統一放入到收集箱中,整理到收集箱中然后再將信息加工歸類到筆記本中。
要點一:建立獨立收集箱。
要點二:關注“我的印象筆記”可將公眾號文章收集至印象筆記中、流量器中下載“剪藏”插件可保存網頁的內容。
第二步加工信息
三要素:命名、分類、貼標簽。
通過建立筆記本組及筆記本進行內容的分類,如何建立筆記組呢?
從我們的關注點出發。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多樣社會角色,比如我在家庭中是父母的女兒,在工作中是公司的員工,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個學習者,在社會中是一名公民...在面對不同的角色時,我們同樣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員工的我有要完成的工作,我需要學習和工作相關的職場技能。這些工作內容、職場技能就是我作為員工的關注點。我在收集信息的時候,就可以跟進這些關注點建立分類的規則。
涉及到具體關注點內部的信息分類,我們可以采用FSR分類邏輯。
F(工作流)即流程。當一個正在進行中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這個邏輯進行分類。例如,在項目管理中,將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資料、進度放入到<當前工作ing>中,已完結的工作資料放到<已完結項目>的筆記本中,這樣區分進行中和已完結的資料,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提升工作的效率。
S(經驗流)即總結/反思。項目完結后,我們可以對項目進行總結、反思,將過程中好的不好的都記錄下來,放入到經驗流中。
F(知識體系)即項目/技能的方方面面。例如,我要學習英語,英語中有單詞、語法、口語等相關知識點構成,在整理英語知識的時候,可以更具這些知識點來建立筆記本,從而根據信息的內容一目了然的分類到不同筆記本中。
要點一:通過數字表示為筆記本排序。
要點二:分類邏輯是可以結合使用的。
要點三:多層含義的知識不用怕,還有標簽來幫你!!!
印象筆記可以高效同步多渠道保存的信息,所以不僅可以幫我們整理學習的信息,還可以用來記錄晨間日記、記錄人脈信息以及各位個人生活信息。
繼續留個問題給自己,還能用印象筆記解決什么問題?
PS:提醒功能
7號在一公眾號中參加了抽獎送書的活動,提交信息要10號自主查詢。
于是提交后信息后,我將獲得的抽獎編號和查詢方式都截圖保持至了印象筆記中并設置了提醒,今天他就提醒我了,我只需查看筆記內容,就可以快速知道是哪個公眾號以及查詢的方式。
不用時刻記著,又不會錯過,而且快速獲取信息。
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