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會幸福的愛情竟悲劇了,本以為會錯過的結局卻圓滿了。
即使生死難改,亦不敵真愛永在。馬克·李維將這個故事寫得美好而仁慈,四十年后,喬西終于如愿和霍普再度相逢,復制的記憶借助陌生身體完成了重生。
遇到你之前,離開我之后,究竟是愛情沉淀了記憶,還是記憶選擇了愛情?
1
霍普,她的性格一如她的名字,“希望”(Hope)。
她豁達聰明還有趣,長得好看還不自知,既懂感性體貼也會理智思考,這樣的個性是會讓人越相處越上癮。難怪喬西會感慨,“有種女孩,只有當你真正了解她時,才能發現她的美?!倍羝站褪沁@種女孩。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完美,也沒有人天生就是成長后的模樣。霍普開始的口不對心,以及后面所有的好,都在透露她是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直到兩人去了霍普長大的地方,關于母親的悲傷記憶才被平靜敘述。某日霍普上體育課流血,因為害怕而讓母親去接她,母親卻在路上因車禍意外離世。盡管霍普說起往事猶如旁觀者,卻抹不去內心深處的悔恨與想念,所以她執著于尋找母親曾用過的香水名。氣息在記憶中的保質期,有時遠遠超過了畫面,再聞到能頃刻認出來,仿佛頃刻回到了曾經某刻。
母親的逝世成了霍普與父親之間的禁忌話題,然而帶給霍普的除了悲傷還有矛盾,因為父母相愛而對愛情充滿期許,也因為經歷死別而對別離心有余悸。“我放不下這份悲傷,好像放下了就會再次失去母親?!彼?,她會對父親后來的女友有慣性抵觸,最終仍會慢慢去理解和接受,是因為她懂得如何去愛,而這些是父母愛情給她的最好教育?;羝战K于在喬西的幫助下,尋回了熟悉的香水味,她應該明白了父親說的“有時能懷念也是一種幸運。”
經歷過痛苦的失去后,還愿也還能繼續樂觀的人,才會在遇到愛情時活出最美的姿態。
2
喬西的人設是個天才,不用太刻苦也能拿高分,能在研究中取得驚人進展。同時,他又不同于常見的科技宅形象,愛玩也愛美女當然最愛霍普,當的了溫柔情人也擔得起責任。不得不說,主角光環總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起霍普的成熟,喬西多了幾分孩子氣。想一直做個十二歲的快樂少年,喬西的可愛愿望竟是源于父親對自己的“失望”。十二歲生日那天,父親說再也看不到喬西身上的那道光,從而逐漸終結了喬西的童年,也疏遠了父與子之間的關系。不知不覺中,喬西甚至將與父親的部分記憶下意識地封存、遺忘。
平安夜下了整晚大雪,喬西在冰上滑倒后,意外促使他想起一段往事,曾和父親去度假的情境。父親是將對自己的失望,投射到了對喬西的身上,因為妻子就是嫌他無能才離去。當時喬西討厭這樣的境遇,讓自己充滿了挫敗感,于是,這段往事被埋入潛意識里的深層記憶。
其實,喬西的心中還有一個別扭的小男孩,越想得到的似乎離得越遠,比如父親的認可,比如家庭的和睦,再比如和霍普共度一生。
曾有悲觀主義者說命運是會遺傳的,尤其是不好的命運。而我則認為,看似被遺傳的不是命運,而是面對命運的態度。自己都不會愛的父母,如何能教孩子學會愛,所說的遺傳只是不自省的借口罷了。因此,喬西才會一直拒絕與父親溝通,帶著傷的關系想和解總是不易。
“記憶是相會的一種形式,忘記是自由的一種形式?!痹谙饺莸奈淖种凶x到過這句話。我們還不能完全控制記憶,而記憶早已讀懂了我們的喜惡。
面對原生家庭的苦與悲,有的孩子會被吞沒被同化,而有的孩子會學會規避和自愈。值得慶幸的是,喬西顯然屬于后者,他為日后的人生選擇了不同的路。我相信,自己先得足夠好,才能與足夠好的人相愛,不然你憑什么人家又憑什么。
3
時間其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般漫長,沒人知道下一刻會遇上什么劇情。就像霍普突然得了絕癥,手術也無法根除她腦中的腫瘤,她的生命和愛情還沒來得及揮霍,所有的未來就被迫壓縮成了眼前。
“也許你擔心在嘗過幸福的滋味后,它卻從你的指間溜走。可是,幸福是需要冒險的。”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受失去,抑或假裝重新開始,獨自活著比隨行死去,要難上千萬倍。喬西亦是如此。我不想在你死后忍受余生,我寧可與你共同放手一搏。只要我們的記憶還在,我們的愛情就還在。
在霍普離去后,喬西研究出了重建記憶的秘訣,然后在愛人生日那天自殺。原來,死亡也可以是暫時的別離,只要我還記得所有,我們就還會再見面。喬西設定好了記憶轉存,只等在未來與霍普再度重逢,即使冒險失敗了,他也要與她在同一處世界,應了之前的情話,“我擔心的不是死,而是失去你?!?/p>
整個故事里,我對重生后的模樣有些存疑。雖說給了霍普一個年輕貌美的軀體,也相應給了喬西一個條件相當的軀體,其實輪到的第一百個軀體是隨機的。如果軀體是丑陋的、年老的,或是不合眼緣的,能否靠著看不見的記憶去廝守終生?
答案是未知的,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同。
有部韓國電影《內在美》,男主角每天醒來都會變成不同的模樣,男女老少什么樣的都有,女主角最終發現愛上了他的內在。如果余生都是如此,她又是否能只看靈魂,忽略外在?
張愛玲說過,“有些人會一直刻在記憶里的,即使忘記了他的聲音,忘記了他的笑容,忘記了他的臉,但是每當想起他時的那種感受,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p>
可我愛的是,你是你,你的靈魂,你的軀體,你的一切總和。當你只剩下靈魂是熟悉的,我和看似陌生的你牽手、擁抱、親吻、做愛,這樣的感覺未必都能成為習慣,就像這樣的你也算不得是真正完整的你。這是一個不經歷無法作答的問題。
4
頂讓人心疼的女主角,不是只會柔弱哭泣,而是帶著希望微笑?;疾『笕耘ι畹幕羝?,讓我想起看過的一部老電影,1970年的《愛情故事》,那個女主角也是樂觀到死的性格。
人無法選擇怎樣出生,但可以選擇怎樣死去。她不要忍受長期的化療,不要痛苦直到奄奄一息,不要死在冷冰冰的醫院,哪怕活得短些也要活得像她自己。
若將這個故事僅看作一段動人愛情,我只覺看淺了作者的創作誠意。書中關于記憶的解讀,不僅是預埋伏筆,是劇情線索,更是最佳切入點。那些童年記憶、悲傷記憶、愛情記憶,都在時間洪流中洗煉出原有的本真。
如果記憶能夠被具象成模樣,那么,每段不同的記憶都有不同的臉,我們并沒有自以為的那么一成不變。這個故事最打動我的,并非之后的生死相隨,而是之前的記憶美好多過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