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去上海,也就是逛逛南京路,在外灘吹吹風,去城隍廟吃碗小餛飩,再登一登號稱“中國第一高樓”的環球金融中心……
今天小喵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魔都”的另一面,在“文藝調調”的小弄堂里,撞見埋藏在市井里的舊上海時光。
說起上海,小喵總是想起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場、咖啡館里穿旗袍的婀娜女人和老廣告牌上的“月份牌女郎”……這一切,你今天還能在一個叫做“田子坊”的地方依稀看到。
市井里的“文藝調調”
“田子坊”,位于中國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是上海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田子坊的入口處很不起眼,是一個很普通的兩樓之間的夾道,要不是頭頂“田子坊”的大石牌,我多半會輕易的從它身邊走過。
走進弄堂,里面是典型的老上海石庫門建筑風格,由三條南北向的主弄,以及若干東西向支路穿插而成;仍有老街居民在住,保留著上海弄堂那五味雜陳的味道。
“田子坊”這個名字,是曾經居住在這里的畫家黃永玉為它起的雅號。因為“田子方”是中國古代的畫家,取其諧音,便有了“田子坊”。如今田子坊已經成為游客們去上海懷舊的好地方。
最早的時候,這里是法租界;1998年前,這里也只不過是一個馬路集市。后來隨著著名畫家陳逸飛、爾冬強、王劼音、王家俊等文化名人的入駐,為這個上海曾經的街道工廠區和廢棄的倉庫抹上了SOHO的色彩,就連石庫門里弄的平常人家,也被藝術氣息熏染。
隨著眾多創意工坊入駐, 在這里成就了老上海與新魔都的融合,各種小資、各種文藝、各種小清新,非常富有生活氣息。如果說外灘是一位叱咤上海灘的商人,那田子坊就是一位石庫門里的藝術家。
“有味道的小店”逐個數
弄堂里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小店和創意工坊。比如氣味圖書館,老相機店等,很安靜,值得細細品味。
拐入田子坊274弄,人們往往會被佇立在一座三層石庫門建筑口的兩個工農兵雕像所吸引,更有不少游客駐足留影。這是一家“老相機制造坊”。
在這座帶著濃濃老上海風情的建筑里,深藏著一個攝影愛好者多年集得的夢的碎片,更是無數老相機愛好者尋覓知音的秘密花園。
氣味圖書館里出售的不是書而是各種味道的香水,打開一瓶香水就好像是翻開一本書,其中的回味悠長需要人細細體味。
“未來郵局”讓每個懷揣夢想的人都可以向十年后的自己、親人、朋友書寫一封親筆信,記錄自己的夢想、愿望、祝福或約定。只要你把這封信投放未來郵局,那么十年后,未來郵局就會將信件郵寄到你注明的指定郵箱中。
海派剪紙大師李守白的小店里,有他創作的“上海石庫門風情”、“上海童謠”等地域文化題材作品展示,店里還有很多小型的剪紙作品、賀卡、手帕、布袋出售。
田子坊里有很多酒吧和餐廳,且具各國特色。老上海的情懷搭配西式的餐飲文化,許多在上海工作的老外都喜歡來這里。店外擺放了好多桌椅,遇上好天氣,陽光暖暖,要點簡單的東西,喝上一小杯,就可以在這里消磨整個下午。
還有那些賣小商品的小店,出售的雖然只是日常的服裝用品,但是他們的骨子里面還有很有藝術感的。
一個普通運動裝商店門前,模特的頭上卻是一個馬頭,還帶著紅領巾,將這個非常普通的商品,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符號。許多游客雖然不買什么,也會在這里停留,拍上幾張照片。
一個人走在田子坊的弄堂里逛著小店,感覺就像是在挨家挨戶的串門子。二層的連排樓房,紅磚外墻,黑門石拱。樓下是很小資的畫室、攝影房、咖啡廳、酒吧,精致的櫥窗和時尚的裝飾。
無意間抬頭一望,樓上卻是由阿婆剛剛洗好串在竹竿上晾曬的衣褲和床單組成的“萬國旗”。市井與文藝,就在田子坊這個地方來了個不著痕跡的巧妙融合。
貓與咖啡的邂逅
身為一名“貓樣女子”,小喵每到一處新的地方,眼睛總是不自覺地尋覓“同類”們的蹤跡。
“有貓出沒?特別加分!”
“這么美得地方居然沒有貓?差評!”
田子坊沒有讓我失望。在一家咖啡館的小桌上,我發現了一只慵懶的卷耳貓!
幽暗寂靜的咖啡館,標準的復古色調,裝飾墻上的不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抽象派藝術畫,而是可愛的貓咪照。或親密或疏離,或平靜或頑皮……各種銷魂姿態,只是照片就讓人把持不住。
來這里喝咖啡的客人大多是“醉翁之意在于喵”,個個一邊大呼“好可愛”,一邊求“握爪”,求“同框”。
貓大人顯然已經見慣了各種來來往往前來“拜見”的仆人,表現的那叫一個淡定。窩在自己的專屬“御座”上,該舔毛舔毛,該睡覺睡覺。能用眼睛淡淡地瞥你一眼已是貓主子對你的莫大寵幸,如果還肯讓你摸一摸抱一抱那更是前世修來的!
小喵看來是前世積福不少。也許是看“同族”的面子上,貓大人不但容忍了我的“上下其手”,還讓我把它抱在懷里,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少“哈喇子”印……
坐在咖啡館里,市井的繁雜被關在門外,初夏的暑氣沿著門縫偷偷溜進來,午后的陽光被攪拌進了咖啡,騷動的心在貓咪柔軟的皮毛觸碰下,漸漸平靜。
淡淡的隱憂
在寫這篇游記的時候,小喵的心里其實是矛盾的。一方面想把自己的發現和更多喜歡旅行的朋友分享,一方面又害怕認識田子坊的人越多,為它帶來的除了繁華,還有毀滅。
田子坊的熱鬧一邊給商家和住戶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一邊也在悄悄改變著弄堂里的寧靜和悠閑。本地的居民并不是沒有怨言的,我在一個里弄的最深處看到一條橫幅,上面寫著“保持安靜,還我安居”字樣。還有些“原住民”強烈要求商家在晚上十點鐘結束營業,堅決禁止噪聲擾民等等。
北京的南鑼鼓巷就因為涌入的游客大大超過其接待能力,讓一條原本安靜悠閑的老北京胡同失去了原有的模樣,當地居民也不堪其擾。近日南鑼鼓巷已經宣布不再接待旅行團,并且主動申請取消了3A級景區資質。
如果某一天,田子坊里不再有住戶而只剩下商家游客,那這條上海的文藝小弄堂也就失去了它吸引人的特質,離覆滅不遠了。
作者介紹:魔小喵,一只愛旅行的貓,和你分享有溫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微博:@魔小喵旅行記
魔旅行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瀏覽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請關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眾號、頭條號,“魔小喵旅行記"同名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