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劉育麟?育麟書院?2018-01-19
點擊上面的“育麟書院”就可以加關注
人生從呱呱落地時的一張白紙,到成為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物,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教育。不同的教育產生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決定了不同的命運。正確的教育是一切成功的根源,錯誤的教育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階段,是其他教育無法替代的。
家庭教育可以細分為根本教育、胎兒教育、嬰兒教育、幼兒教育、兒童教育。家庭教育貫穿人的一生,其中胎兒教育和嬰兒教育現在也稱為早教,就像一棵剛剛萌芽的小樹,如何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取決于生長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扎根是最重要的事情。
愛孩子,是人的天性,怎樣愛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這是很多家長無法回答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必須進行深入地思考與總結。
一、家庭教育的誤區與危機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很多家長不懂家庭教育,還不知道學習家庭教育,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危機。最常見的問題有以下幾種:
1、過于溺愛。
2、只重成績不問德行。
3、沒有方法,過于嚴厲,非打即罵,期望過高等等。
4、寄希望于學校,自己忙于事業,對孩子不聞不問。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是社會的責任。這是一個普遍的誤區。其實現在的學校,道德教育已經成為最薄弱的環節,個別老師甚至在做與道德相反的教育。社會教育的問題更嚴重,今天全社會的自私自利、道德淪喪就是社會輿論長期錯誤引導的結果。所以,如果把教育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學校和社會身上,后果不堪設想,等到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經后悔莫及。一旦出現了問題,是沒有人給你買單的。
請看2010年轟動一時的一件新聞:
于丹丹從小乖巧伶俐,能歌善舞,各方面都很優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是班長,聲樂通過了八級,特別擅長美聲唱法。曾考上沈陽音樂學院,但沒去,而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中國民航大學,并且如愿成為空姐。然而,她卻與北京深航酒店高級管理人員、實習階段主要負責人、有婦之夫陳偉忠發生了不該有的感情,最終因為感情波折而上吊自殺,之后23天,其父于鳳軍也自殺身亡。
一個家長滿意、學校滿意的“好孩子”,卻為了自己的利益甘當第三者,又為了這種不道德的感情而自殺,根本忘記了自己還有父母,這不是極端的自私自利是什么?這些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教育失敗的后果是可怕的,這個孩子就是教育失敗的犧牲品。可惜很多家長并沒有從這種悲劇中看到問題的根源,更不知道吸取教訓。那么,下一個悲劇就很可能發生在自己的家庭。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我們必須深刻反思家庭教育的問題。
家庭教育失敗的結果,就是給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壞脾氣、壞思想,這些東西就是性格,這種性格的根源來自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而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毛病并不敏感,甚至麻木不仁,直到孩子出了問題,尤其是和家長發生了利益沖突的時候,才會感覺到難受,但并不知道,這是自己教育的結果。
二、培養孩子就是經營未來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試想,在我們人到暮年的時候,看著那個不成器甚至是吃喝嫖賭無惡不作的孩子,會作何感想?一輩子忙忙碌碌為了什么?縱有億萬財富誰來繼承?你是要一個億,還是要一個好兒子?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吸毒、飆車、賭博的丑聞屢見報端,而且越來越多,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這些父母只顧經營自己的“事業”,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2012年02月01日新京報報道:著名導演、演員張國立之子張默因吸毒被警方處以行政拘留13日的處罰。和其一起被控制的宮某被行政拘留5日。二人已被送至拘留場所執行。今日凌晨,張國立發表聲明致歉。
孩子不但是家族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一個家族如果后繼無人,叫做斷子絕孫;一個民族如果后繼無人,叫做亡國滅種。一個民族的強盛,歸根結底還是在于人的素質,如果一個民族的大多數人都有素質,那就是一個強大的民族。
孔孟等圣賢的后人之所以繁榮昌盛,是圣賢的德行蔭及后代;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為有圣賢的經典,偉大的教育。我們的祖先最重視教育,《禮記》有言:“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三、童蒙養正,重在基礎。
對于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是從一張白紙開始,是教育最關鍵的環節。如果把培養人才比作蓋房子,那么,家庭教育就是設計圖和打基礎的過程。家長的境界決定了“房子”的高度和格局,家庭教育所形成的思維習慣與行為習慣就像房子的基礎。基礎牢固端正,房子才能蓋起來。基礎斜了,房子蓋到半截就會倒塌。
大部分家長雖然也幻想蓋一座高樓大廈,但他根本不知道高樓大廈是怎么蓋起來的,也沒有那個資本,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蓋了三間草房,因為不重視基礎,有的蓋到半截就倒塌了。所以,《易經》告訴我們:“童蒙養正,圣功也。”小時候養成了好習慣就是好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就是壞孩子,這是因為人有先入為主的習慣,改變人的習慣和思想是最困難的事情,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性格習慣、思想品德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而性格習慣、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所以,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父親因為過度溺愛,最后居然用菜刀殺死了自己的女兒。還有一個南方的媽媽,也是因為過度溺愛,經常被女兒打罵,最后失手捂死了自己的女兒。(見本書56頁《溺愛的后果》)
在今天,社會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下,家庭教育就更為重要。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庭教育就是在這張白紙上畫設計圖,一旦畫上,就很難修改了。
四、嬰幼兒有無限的潛力,越早教育越好。
中國古代的神童很多,駱賓王七歲作詠鵝詩,甘羅12歲被封為上卿……現在的神童也很多,彈鋼琴的,唱歌的,跳舞的,繪畫的,背詩詞的……每個專業都有一大堆神童,如陳安可,李尚榮,杜若瑋等。
不學習,家長無法想象嬰幼兒有多大的潛力。神童其實并不神奇,只不過是孩子的潛力得到了正常的開發而已。如果你的孩子得到及時正確的開發,你的孩子也一樣是神童。
所以,教育越早效果越好,而且越是省心省力。先天教育比后天教育重要,嬰幼兒教育比兒童教育重要,兒童教育比成人教育重要。早下功夫,事半功倍;亡羊補牢,事倍功半。先天教育出圣賢,后天教育出人才。嬰兒教育出奇才,少年教育出大才。圣賢教育出英才,世俗教育出庸才。旁門左道出歪才,殺盜淫妄出奸才。
五、童年的快樂是什么?
很多家長和專家都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快樂的童年到底是什么樣子?看那些打打鬧鬧的動畫片就是快樂嗎?玩游戲、吃肯德基、去兒童樂園就是快樂嗎?事實證明,把這些當成快樂的結果,就是把孩子養成了好吃懶做、任性妄為、脾氣暴躁、不愛學習的小皇帝、小公主。
我們看動物世界,越是高級動物,越會教孩子。它們的童年,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習生存的本領。只有人類這種最高級的動物,才會用溺愛讓自己的孩子失去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只知道爭玩具、搶食品、穿好衣服,把孩子養成了廢物,還以為是給孩子童年的快樂。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學習識字、背誦經典會“累壞腦子”,孩子學淘氣、學罵人、天天哭鬧,他卻麻木不仁,不用擔心“累壞腦子”了。其實,對孩子來說,學罵人和學經典難度都一樣。我們看到,所有的“讀經寶寶”因為在母親的肚子里就一直聽經典,所以生下來聽到經典就樂。而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就是因為家長長期的誤導,以嬉笑打鬧為樂,才對學習正經東西越來越反感的。
當然也有極少數聰明的父母,學習了最智慧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快樂地成長。有個六歲的小女生李尚榮,因為能歌善舞,會背經典,已經成為人見人愛的小明星了。
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保護孩子的天性,開發孩子的智慧,才是孩子和父母最大的快樂。培養孩子的貪心和脾氣,埋沒孩子的智慧,孩子并不快樂,而且很痛苦!更可怕的是,這種痛苦會跟隨一輩子。
六、家庭教育從學習開始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須了解教育對象的特點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而正確的方法只有通過正確地學習才能獲得。
有些家長既不愛學習,又缺少耐心,對孩子動不動就大聲責罵,等到孩子哭起來又拗不過孩子,有些家長甚至能被孩子氣哭,真是可憐又可笑。最后還是順從孩子了事,卻不知道這樣才是害了孩子!這就像蓋房子,連圖紙都不會畫,也不知道打基礎,還在那里要蓋高樓大廈,不倒塌就奇怪了!
那么,畫圖紙要不要學習?是先學習后畫,還是一邊學習一邊畫?很多人是不學習亂畫,畫完了她還很生氣,“太難看了!”好像不是自己畫的。“這孩子太氣人了!”這是家長經常說的一句話,好像孩子不是自己生的,不是自己養的。
我們一定要明白,經營婚姻、教育孩子、身體健康、事業順利等等,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學習,只有虛心學習圣賢的教導,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學習是教育的開始,教育了孩子,同時也提升了自己。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誰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家長,那么,好家長和差家長的區別是什么?好家長善于學習,差家長習慣嘮叨。
一個好家長,知道積極地去學習,他深深明白,只有通過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才能找到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源是什么,才能想辦法對癥下藥地去解決問題,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一個差家長,根本不知道學習,也就不可能正確地引導孩子,平時麻木不仁,等到發現孩子出現了問題,也不知道探求問題背后的真實原因,而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希望通過嘮叨讓孩子自己把問題解決。所以,爸爸不學習是一個家庭的災難,媽媽不學習是一個民族的災難,爸爸媽媽都不學習是孩子的災難!
要想正確地教育孩子,必須從學習開始。很多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愛學習。請記住:教育孩子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絕不可能無師自通。一個沒有耐心、不愛學習、又急于求成的父母,是不可能把孩子教育好的。
不愛學習的主要原因還是懶惰,實際就是對孩子沒有真正的責任心。這種人對孩子所謂的的愛實際上是假的,是自己情感的需要。但是,今天的懶惰,未來一定有一大堆的煩惱等著你。今天通過每天花一點點時間學習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留到未來,一輩子都解決不了。
不同的家長,培育出不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