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手里有100萬,正在思考要不要在一個旅游景點投資雨傘店或者遮陽帽店。雨傘店在多雨的年份利潤50%,少雨的年份會虧損20%,遮陽帽店正好相反。我們又假設,剛好這個地方未來10年多雨和少雨時間對半。開一家店的成本是50萬。所以,
投資方案1:開兩家雨傘店(或帽子店)
投資方案2:開1家雨傘店+1家帽子店
這兩種方案哪一種方案更好更賺錢呢?
(我選第二種方案)可以說說理由嗎?(能更好的平攤風險,風險比較低)
“沒區別”,這是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因為雨傘店和帽子店單獨看其收益和風險完全是一樣的,所以投資方案1和投資方案2的結果也應該是一樣的。那我們看看最終利潤一樣嗎?當我們不確定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計算一下,對不對?用數字說明問題,這就是所謂的量化思維哦
大家看到第十年的時候,結果一樣嗎?(不一樣,差別好大?。┙K值差別大不大?(大)
實際結果會讓沒經過投資基本訓練的人很意外,方案2的收益遠高于方案1
結論:
方案1,10年后,100萬變250萬,增長150%;
方案2,10年后,100萬變400萬,增長300%。 就像我們投資一樣,利潤加入資本,復利就是這樣產生的??!
我們今天重點講的不是這兩家店,而是在投資中應該怎樣資產配置是最合理的
我們把上面的“雨傘店”和“陽帽店”,改成資產A與資產B,也是一樣的 ,這個例子可以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呢 ?(平攤風險,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里)
每個投資組合都有各自的結構,舉個例子,最簡單的如50%股票+50%債券
但是,組合中每一個部分都在時刻發生變化,股票、債券的價格總是在上躥下跳對吧 。一個初始50%股票+50%債券投資組合,會因為某一年股市的大漲而變成70%股票+30%債券,也會因為某一年股市的暴跌而變成40%股票+60%債券
此時,這個新比例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已經和我們最初構建的投資組合不同,甚至有了很大的不同了 。
這個時候我們要怎么辦呢 ?就是做個再平衡
比如,股市短期內經歷了一輪暴漲后,原來某人50萬股票+50萬債券變成了150萬股票+50萬債券,那么賣出50萬股票買入債券,將比例恢復到最初50:50的比例,就是一個典型的“再平衡”行為
回到我們一開始的案例
花100萬開2家店,其中一家賺25萬,另一家虧10萬,在第二年的經營時,我們并不是放任其中一家店規模萎縮到80%,另一家店規模為第一年的150%,而是把兩家店看成一個整體。作為一個整體,他們每年能賺15%的利潤,實際上任何兩種(多種)價格變化不完全相關的資產組合,都能通過再平衡,使組合收益超過兩類資產的平均收益的哦 !
形象一點解釋吧,通過資產的組合,把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即使一個籃子的雞蛋碎了幾個,生不出小雞了,但是另一個籃子雞生蛋蛋生雞的收益可以拿來平衡嘛!所以,在我們的投資中,通過投資風險的分散來獲取相對穩定的收益。在某個時間段,我們的一類投資的虧損,大家就可以不用那么擔心,只要我們整體投資最后的收益是正的就可以啦!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的原理啦~
這里面暗含了幾個人生的道理:
1.不打無準備的仗。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他的量化模型,要通過具體的量化分析得出結論,而不是感覺說這個好,那個不好。不僅如此,通過量化的分析還能夠讓我們知道為什么會得出這個結論,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2.進可攻、退可守。
在我們的一生中,不只有高歌猛進,也有黯然傷神。通過資產的分配與再平衡,可以讓我們不再過分糾結哪一個,他們做為一個整體可以給我們帶來豐厚回報。
2、從而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3.重視時間和復利的魔力
所有的配置在某一個年度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把時間攤開來看,他又是那么的合諧,平攤風險,共享贏利!
所以不要忘記開始的時間哦,越早開始越好。今天這個資產合理分配的例子對大家有沒有小啟發?(有。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了。)
長期來看,50:50資產再平衡法則是一種很棒的投資策略哦。
若是兩類投資都虧損了,還需要再平衡嗎?(也需要再平衡,一般半年或者一年平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