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有多么大的絕望才會帶著快出世的寶寶爬上窗臺從五樓跳下?
當時的心理狀態,到底是絕望到了何種地步,讓人不寒而栗。
如果一個人想活,就算承受再大的痛苦,她也會熬住,可是一旦心死,對于生活的一點念想都被宣判為不可能,人的心死了就沒有什么是可以來挽回的。
再大的痛苦也比不過心死,她是對自己的家人是徹底寒心,才會在心中升起這死的念頭。
你們能想象一個人徹底的絕望那種感覺嗎?就像周圍一片漆黑,那些曾經照亮你生活的明燈都熄滅了,再也感受不到光和熱了,生活就像跌進了無盡深淵,剩下的只有徹骨的寒冷!
奪走他她生命的不是臨產時的陣痛,而是內心的絕望!
能讓我們真正寒心的只有我們愛著的人,那些不在乎的人的傷害也只是表面的,不具殺傷力的。
2.
如果剛開始重視產婦的訴求,不因為順產對胎兒有好處,而直接選擇剖腹產,事情不就簡單了嗎?
這個悲劇的梗就是公公婆婆要求的順產和產婦難以承受的痛苦之間的矛盾,他們只想到未出世的孩子,怎么對孫子好就怎么來,有誰能替產婦考慮一下,她現在的痛苦是何種程度,真的就只能是忍一忍嗎?
那可是一個人,不是一塊木頭,一個產婦在分娩時的痛苦,那可是最高級別的痛苦,是普通人想方設法都注定無法真切體會到的。
在這種痛苦之下內心是極其脆弱的,就是在這樣的時刻,她的訴求還是得不到應允,這種被拒絕、被拋棄的打擊才是毀滅性的。
在大多數婆婆的眼里,兒媳婦生孩子給家里延續香火是第一要務,然后就是照料丈夫操持家務,你過得好不好不重要。如果做不好這些事,就開始在心里就琢磨著大不了讓兒子再娶一個,從來不會真的把兒媳婦當做是這家庭的一名成員,始終像個外人一樣來對待。
這場悲劇中的產婦之前到這個公婆家估計待遇也不會好吧,要不然怎么會那么輕松就會走上跳樓自殺的那一步。
如果公公婆婆可以深明大義,這種一尸兩命的慘劇應該不會發生的,不知道這件事發生了,她的丈夫、公公、婆婆晚上會不會睡得安穩,會不會悔恨當時自己的做法,良心會遭到譴責。
好多時候,丈夫在在妻子和母親發生矛盾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聽從母親的指教,因為他們從小就是聽著母親的教誨長大早已經聽習慣了,在兒子眼里,母親的做法都是自有其道理的,就算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咽在肚子里,嘴上不敢說。
3.
婆婆善良,兒子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婆婆自私,兒子也不會是個善茬兒,有其母,必有其子。
古代有孟母三遷,孟子的大成就絕對離不開母親的教導。
宋朝忠將岳飛為國盡忠,成為民族大英雄,也是因為母親在其背上刺字“精忠報國”,他才會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信仰,報效朝廷,保家衛國,流芳百世。
所以兒子就是母親的作品,要想找到一個好老公,必須要找到一個好婆婆,好婆婆更是一個家庭的縮影,婆婆也就是這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嫁到丈夫家的命運如何終究在于婆婆的品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