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繞半天彎子后會發(fā)現(xiàn),面對困難,簡單粗暴,直接上手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密碼學和網(wǎng)絡安全中,暴力破解是一個常見的思路。暴力破解就是對一個問題,比如破解密鑰或者尋找最優(yōu)解,窮舉所有可能性,找出結(jié)果。
比如破解一個6位數(shù)字密碼,如果要用暴力破解就是從000000到999999挨個嘗試一遍,那么一定可以找到密碼。也就意味著這里一共有100萬種可能性,只要把這100萬種可能性跑一遍,就可以把密碼找出來了。
由于存在這樣一種思路,所以我們現(xiàn)在安全驗證都會采取各種方式防止暴力破解,不允許反復嘗試,比如加入驗證碼或者而加入重試次數(shù)限制,其實都是圍繞這個核心開展;另外一個防范思路就是,讓密碼變得更復雜、更長,增加暴力破解成本。
還有一個概念叫做社工庫,在網(wǎng)絡上收集不同人經(jīng)常使用的密碼,然后生成一些常用字段例如生日、電話等的排列組合,也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暴力破解難度。
這就有兩個層面的問題:
第一個層面就是我們必須要有暴力破解的能力。我們必須要能通過程序、腳本等方式,快速枚舉所有可能性。
第二個層面就是我們在這個能力的基礎上,要能抓住各種機會去盡量降低我們的查找時間,減小搜索樣本空間。
但是我們在破解安全問題的時候,從來不會因為暴力破解需要遍歷所有可能性而感到有壓力,從而退卻。我們只是通過各種方式去實現(xiàn)破解目的,例如通過排除法等,減少一些無用的搜索,使我們離目標更近。
但是這些都建立在我們能夠暴力破解的基礎上,而且也不會因為各種困難而產(chǎn)生不去做暴力破解的想法。
其實我們在成長中去解決困難、問題,也有點像攻破密碼。我們要破解能夠開啟我們不斷成長的密碼,而這個密碼到底是什么樣,其實誰也不知道,直到你自己找到了。針對這個情況,當前市場上大部分主流的思路是不斷和你研討方法,因為研討方法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們動嘴就可以達到研討的效果了。
縱觀各種主流媒體以及微信公眾號寫手,主要的套路還是在不斷炮制造各種各樣的內(nèi)容,包括我的文章也是在傳遞信息,來滿足大家一種“學習和培訓”的欲望。但是陷入其中,我們往往忘記了我們出發(fā)的原因。其實我們的初衷更多是為了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讓我們變得更好,就像為了解開一道密碼題一樣,而不是說我為了學習而去學習,這樣的學習容易浮于表面。
萬能的大熊說過一句話,學生的問題是喜歡培訓,喜歡上課,但是不喜歡行動做事情。現(xiàn)在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是,學習給人一種安慰人心的感覺,因為人們會說要建設一個學習型社會,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而鑒于概念的通貨膨脹,人們開始把學習慢慢偷換成了刷一刷知乎,上個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一條微博,發(fā)一張截圖,代表我在學習。
對于強即時反饋的追逐,我們把學習從一種實質(zhì)性的動作變成了表面儀式。而一旦我們開始“我正在向我的朋友宣告我在學習”的模式,我們就可能不會真正去學習了,因為學習是一個漫長的反饋過程。而假使我發(fā)一個朋友圈就能引來大家的贊揚反饋,那我為什么要去熬過那漫長的學習沉默期?
我們深陷其中,卻不解決真實的問題,那么我們的處境不會有所好轉(zhuǎn),長期來看,我們會更加焦慮。當你看到別人去宣傳他有進步的時候,自己反而亂了陣腳。于是陷入了一個學習不進步,沒進步就放棄,放棄又痛苦,痛苦后學習,再學習又沒進步的惡性循環(huán)。
所以這個時代會有很多人從大學一直到研究生,再拿個博士學位。他們也許很多是出于學術理想,但是其實還有一批人只是因為怕找不到工作,怕沒生存技能,于是沿著當前的梯子繼續(xù)往上爬,在自己的舒適區(qū)里往前再邁一步,然而他們讀了博士以后,又開始糾結(jié)我到底該不該讀這個博士……
其實這些問題在本質(zhì)上都是一樣的,像對英語學習方法討論,怎么去寫作的討論,怎么讓人提高情商的討論,關于我們要怎么討論的討論……如果你不邁出行動那一步,你所有的事情都是停于表面。紙上談兵,好玩么……
在我自己的社群里,我不會滿足于僅僅是口頭上的討論。口頭上的討論其實跟心理咨詢緩解焦慮是一樣的,而且這種焦慮由于通過外在的方式緩解,無法持久。洗干凈的腦子不去維護好,馬上又臟了。我的更多的觀點是你直接去干,直接去做吧,用暴力破解的方式去解決你的問題。不要在行動之前就想到用各種優(yōu)化,你連程序都沒有跑起來,你哪里來的優(yōu)化的根基呢?
我經(jīng)常打的一個比方是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會遇到一些小水溝,于是不同人停在水溝前面,討論如何用最優(yōu)雅的方式去度過這個水溝。有些人說先要砍一棵樹,有人說要造橋,但是如果你開了一輛坦克,你直接開過去就可以了。我們需要給自己的行動武裝上坦克,當我們的行動量上來以后,在這個基礎上再談方法,我們看到的世界,思考問題的全面性都會提高。
這是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我認為在成長方面,你并不會因為多知道一些東西,而變得比別人更好,因為核心的區(qū)分還在于行動量的大小。一個人不可能具有沒有做過事情的經(jīng)驗,哪怕他認為看看別人的經(jīng)驗就懂了。但是最后也沒有辦法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因為只要從他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的改變,就可以看出到底學得好不好。
所以我的意見就是,我們都需要學會暴力破解,學會變得更加暴力一點,對自己的困難、問題不要心慈手軟。有時候繞半天彎子后會發(fā)現(xiàn),面對困難,簡單粗暴,直接上手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當然要明白這一點也是需要走很多彎路的。有的人只是以為自己知道但是卻不做,然后繼續(xù)過自己的苦逼生活。為這些親愛的朋友默哀一秒。
暴力破解就是從來不怕走錯路、走彎路,把彎路走直了,把錯路走對了,那就是答案了。別忘了,正義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