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天,是我們的。
? ? ? 《家》《春》《秋》是我第一次正式且完整的讀完巴金先生的長篇文學作品。在此之前他對于我而言,不過是新文化運動中的一位有名地時代先鋒,又或者由于小女兒家的情愛天性,總是驚羨先生與蕭姍先生的愛情。
開場即是在一個陰風怒號大雪紛飛的傍晚,作者在文中說:“風雪會長久地管治著世界,明媚的春天不會回來了。”
? ? ? ? 看到此處,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西風 頌》里的那句名言——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一個封建大家族的制度就如這冬日大雪一般,壓迫著他們吃力地前行。隨著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的逝去,他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也愈來愈覺醒。
?? ? ? ? 覺新的懦弱愚孝,一味順從,犧牲自我并沒有成全他人,反而或直接或間接的害死了他深愛的梅和深愛他的妻玨,隨后也失去了他的兩個至親骨肉。對于自己的悲慘命運有著清醒的認識,然而卻怯于反抗,實打實作揖主義者和不抵抗主義者!喪妻失子后,仍為了所謂的高家“承重孫”的臉面,被各長輩肆意使喚教訓,可氣又可憐!
?? ? ? ? 覺民的理智溫和,有頭腦有行動。在拒絕高老太爺給自己安排結親無果之后,勇敢地以逃婚行動宣告自己要對自己的幸福抗爭到底,最終高老太爺在臨終之前作出讓步。起初覺民并不是一個堅定的青年,迫于覺慧的請求,才答應進入報社,后期成為一名勇敢正義的進步青年,與同樣進入女學堂學習新思想的琴表妹有了愛情圓滿的結局。當然,也是封建教育和新思想的共同作用,總之,可喜又可贊!
?? ? ? ? 覺慧的激烈反叛,對一切反對舊制度的事物飽含熱情。學生罷課他積極參加,組織報社他熱切響應,扮演國外反封建制度話劇,他也積極參與,是一名敢于反抗勇于說No的“新派”。家中“捉鬼”,他站在門口,守的死死的,硬是不讓巫師和長輩進入房間一步。丫頭鳴鳳因不愿嫁給60多歲的馮樂山而投湖而死,令覺慧看清了家中吃人的禮教,他心中熊熊燃燒著一團無法澆滅的怒火。他憤怒,這不是他該過的生活,他必須要走,馬上走,立刻,now!終在覺新覺民的幫助下,第一個擺脫高家的桎梏,去上海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對于未來總是充滿希望,深信青春屬于自己。
?? ? ? ? 琴溫柔識禮,善良大方,是眾多姐妹的知心人又是新思想的進步青年學生。她對各姐妹不順遂的人生命運抱有深深的同情,同時又給她們溫柔綿長的鼓勵和體貼真誠地陪伴。覺民對她癡心的愛戀,使得她對愛情有著無限美好的向往;母親的開明,使得她對新思想新觀念的不斷汲取,從而對未來充滿著信心和希望。相對于其他人來說,無疑,她是最幸運的。
?? ? ? ? 淑英的勤奮好學,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她一方面熱切的期待著能夠擁有西方小說中的女性那般的勇敢和自由:勇敢地支配自己的人生和命運,自由地生活,自由地去愛;另一方面,她又深深地懼怕專制封建守舊的父親,對自己被迫嫁給愛賭錢捧戲子不學好的陳家二少爺而感到深深的無奈。看到“被迫嫁出”的蕙表姐的慘烈結局后,決心談婚逃離高家。最終在覺民、琴和覺慧的幫助下,去往上海尋找自己向往已久的自由。
?? ? ? ? 淑華的心直口快,天真爛漫,有著強烈的反抗意識。喜歡和覺民覺英拌嘴,喜歡調侃覺民和琴的親事,同時又看不慣長輩們勾引老媽子收丫頭鬧小旦抽大煙,但又對暴病身亡的鄰房丫頭倩兒贈送衣物。對整個家族的不堪敢于發聲勇于挑戰。在看到堂妹淑貞、表姐蕙、表弟枚3人的相繼過世,對整個家族的骯臟丑陋,發出了離開的怒吼,最終在覺新覺民和琴的幫助下,順利進入新學堂,接觸新思想,一名新時代女性的潛力股。PS:是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
? ? ? ? 秋,是一個寂寥凄涼的季節。風吹葉落,高家也在深秋迎來了自己的土崩瓦解,塵埃落地,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春天,又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