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口碑悲劇了。本來我想怎么著,也能幫助年輕的中國是深入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呢!
但是世事無常,實非我所能預見。端午節就要到了,過了二十多年端午節,也該寫一寫屈子了。
“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這是屈子的人生信條。他是楚國貴族,才高八斗。若只愿做個詩人,是可以悠然地渡過一生的。但是,他選擇了做一個愛國詩人。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運。
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人們已經不知道屈原的少年時光是怎樣度過的了。也許,從《橘頌》里能看出來一點。戰國七雄中,楚國面積最大。但,實力不是最強。楚威王時,征服吳越,國力達到鼎盛。這時,屈原還年輕。
楚懷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好騙的帝王了。他曾信賴屈原,委以重任。接受了屈原合縱的計策。本著“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屈原立志守護楚國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可惜好景不長,內有嫉賢妒能的眾大臣和格局不大的一代妖后鄭袖,外有強敵張儀。他被放逐了,離開了至愛的國家。
即使不再做官,即使此身已不在楚國。他為楚國的未來而擔憂的心沒有停下來過。楚懷王被秦國幽禁到死,他為他做了《招魂》。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他不忍見自己美麗的家國,善良而勤勞的子民被強秦的鐵騎所踐踏。自投汨羅江而死。!
在郭沫若的戲劇中,他有一個真正懂他的朋友——侍女嬋娟。太史公也也算是一個懂他的人。
兩千年后的今天,粽子仍然年年飄香,龍舟也年年前進。還有多少人會在吃著軟糯香甜的粽子時想到千年前一個才華橫溢,命途多舛的愛國詩人的一生操守呢?
以屈原之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一件很可能一生斗做不到的事情。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正如,能不能做到和想不想做是兩回事一樣。司馬遷說——以屈原崇高的為人,過人的才能。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會不重要他呢?卻選擇了這樣的道路。選擇了注定悲劇收場的道路。
屈原死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們都愛好文學,善于做賦而被人稱贊。卻始終不敢像屈原一樣直言相告。幾十年后被秦國滅掉。
楚國是六國里被秦國害的最慘的。或許這也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由來吧。屈原用楚國的方言寫成優美的《楚辭》。讓兩千年后的人也能領略泱泱大楚的風采。楚懷王是個不值得忠臣良士付出的帝王,楚國是個值得人付出一切的地方。作為貴族,作為子民,他做出了自己想做的選擇。既然做出了選擇,就不要再問為什么而選擇了。
雖然,端午節是在屈原之前就有的。但是,是在屈原為國家殉節之后才有了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也是在這一天,吳國大將伍子胥忤逆吳王夫差的心意,被夫差裝麻袋沉江。所以,說端午安康是有緣由的。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大家都在為了可以休息一天和家人團聚而開心。我卻在想兩千多年前寫下了芳香而幽怨的《離騷》,念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家上下而求索”的三閭大夫。那個高唱著: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衣,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人最終在水里求得了他的道,洗凈了來到這個世界所沾染上的一切污濁。
國家值得我們付出。夢想也是。端午安康。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