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家好,我有件事很苦惱!我的兒子現在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昨天下午放學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放學排隊的時候小孩還沒出教室坐在別人的凳子上可能下意識的看了一下別人的桌斗。就在這個同時這一舉動被他們班主任看見了!于是兒子就被班主任叫過去,說,你是要干嘛?想要偷別人的東西嗎?然后在家長接的過程當中把這事告訴我們老人說孩子翻別人的桌斗這個行為很嚴重你們要好好教育一下!我不止一次的看見他翻別人的書包!孩子回來后我太激動太生氣打了孩子!但是孩子哭著喊冤枉說媽媽我沒有翻我就只是看了一下我也沒有拿別人的東西我就看了這一次。桌斗里什么都沒有!我當時就心疼的看著兒子委屈的眼淚!我給老師發了微信了解情況老師告訴我不要聽孩子的,孩子小說話會推卸責任!我只是想不管怎么樣作為老師是不是不能用敏感的詞語來當面那么說孩子!即使他真的拿了別人的東西是不是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呢!我很傷心!我現在需要點幫助!
馬嚴回復:
? ? ? ? 剛才您談到的這件事兒,孩子是很委屈,做媽媽的心疼也是能理解的。不可否認,老師的處理方式有些偏激,您對待孩子的也有些武斷。
? ? ? 其實孩子有沒有偷竊行為,平時老師同學都會有反饋。自己家教如何,孩子品性如何,父母應該是了解的。不是掩耳盜鈴,爸爸媽媽應該對我們的孩子要有信心。即便,孩子偶爾因為喜歡某樣東西,基于強烈的渴望關注它或拿到,都跟大人眼里的偷竊行為性質有本質的區別。老師僅憑孩子的一個舉動,就下此結論,而且鼓動家長不要相信孩子的話,老師也是人,不是圣人,家長也沒必要再跟老師較真,沒有意義。但是對于孩子,我們的做法還是要認真琢磨一下。
? ? ? ?您說的對,誤會發生,怎么引導孩子才是重要的?,F在打也打了。當我們心有不安,覺得有不妥的時候,那這種做法肯定是有問題的。
? ? ? ? 我覺得,大人能夠承認自己也會犯錯,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對孩子該道歉還是要道歉,有問題,才是父母、孩子共同成長的絕佳時候。利用這次機會,拉近親子關系,給到孩子信任與支持,并且宣講“清者自清”并講述有關于“偷”這個道德話題,都是很好的機會。抓住時機,相信您會處理的很好,不要過的太長時間,就失了教育的時效性。
熱心網友回復:
? ? ? ? 我們小時候也翻別人的書包,甚至直接拿吃的玩的等。這根本不是事兒。最多算是一種惡作劇,最后被“偷”主人知道了,也就找來“算賬”罷了。那老師想必小時候是那種不受同學待見的“乖寶寶”,城里娃娃,少見多怪罷了。
? ? ? ?法律判定,崇尚證據,僅憑主觀判斷,實在弱智,恐怕這樣的智商做個教師都勉強吧。
馬嚴回復網友:
? ? ? ?哈哈,你也不要把我們鄉里孩子說的多頑劣。鼓動家長憎恨老師。老師管理這么多孩子,偶爾犯錯也情有可原。老師就是個職業,不必把老師捧上圣壇再重重的摔下來。沒必要老師理想化,又這么苛責。
咨詢家長:
? ? ? ?謝謝二位的指導,也許是我自己在尋求昨天打孩子的安慰,這些都是我事后心里想的。只是當時讓老師說的沒有了主見動了手現在后悔急了。怕給孩子反倒留下不好的影響所以不知道該給孩子怎么解釋這個問題!我昨天給他們老師就提了一個要求希望孩子的這一個行為不要給她留下太壞的印象!其他的也沒再說什么因為我覺得說的太多對于老師都是徒勞的因為她已經說了她看到的就是事實!我很無奈!無法改變老師我只有改變小孩!但是我相信我兒子他不是那樣的小孩!而且那里面也什么都沒有!我會想辦法和他道歉的然后把這個問題給他解釋清楚!謝謝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