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當很多人還未能從互聯網所帶來的沖擊中清醒過來,我們信守多年的傳統零售時代已經倏忽遠去了。傳統零售業在下滑,百貨公司、購物中心的客流都在下滑,這是國內外零售業共同的事實。是市場低迷嗎?從“雙11”、微信紅包等數據就可看出,消費者的熱情還遠未得到滿足。是網絡分拆了線下零售的蛋糕。2012年,網購交易額首次突破1萬億;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9.9萬億元,其中,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市場份額達到18.6%,電子商務對傳統企業的沖擊強度大不言而喻。消費者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演進,不斷沖擊甚至顛覆著品牌的商業業態和管理模式:傳統零售式微,新消費突起,自媒體風行,大數據價值凸顯,服裝企業迫切需要重建消費連接,學會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文化和新的產品力量重塑傳統產業,以新的方式和手段響應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當下消費者正變的自覺、主動和強大,品牌不再由企業預設,而是由消費者來定義,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親身參與到品牌的定義、形成、運營和營銷當中,共同決策來制造他們想要的產品。而智能試衣鏡的出現拉近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能夠讓兩者之間形成長期的聯系和無縫溝通。2015年,日本東芝公司在美國的CES展會上推出了3D虛擬試衣鏡;同年,美國MemoryMirror公司在全美零售業聯盟展會上展出,現在已經在頂級奢侈品牌百貨商場Neiman Marcus(尼曼百貨)的加州Walnut Creek店部署,共同針對其顧客打造全新的智能鏡子MemoryMirror,各大科技公司紛紛展開布局,這意味著線下消費已不僅僅為買衣服,已經從原來的純消費轉變為互動體驗,包括分享娛樂等因素。
傳統的服裝企業無法掌控到終端消費者的詳細信息,品牌的會員資料很難去收集。但是在智能試衣鏡渠道下,企業能夠掌控所有消費者的數據,進行有效分析之后,可以很好地進行客戶分層,針對客戶喜好來推送商品。有了對傳統企業價值鏈的重新審視,造就了互聯網時代的“價值環”。而大數據技術讓我們看到解決未來預測問題的一絲曙光。來源于社交網站的數據是大量的、鮮活的,代表了網民的真實想法。品牌需要重視這些數據的力量,使得品牌更加貼近消費者,深刻理解需求,進而創造引領消費者需求。大數據,更好地改善每一位顧客的購物體驗,釋放每個消費者的能量和情感。用獨特的技術、工藝、材料呈現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美學價值和生活方式,迎接真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商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