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東營,太陽高高的掛了一天,天藍,冷風。
下午,第九教學樓,下了一場“暴風雨”,來時迅猛,落了幾滴雨,打了幾個閃,拉開了陰陰沉沉的幕布
然后交替給了月亮,靜靜退場,明天又會是另外的一天。
這周已經是她接過我們班第十一周了,也是她給我們上的第十一節(jié)課,三個半小時的課。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有種感覺,上完她的課就抑郁了。其實不只是我,這種感覺游蕩在教室里很多人身上。
今天,為了完成她的作業(yè),我做了一份報告,英文講述一個圖表。準備了兩三天,希望在今天有一個好的交代。
比賽規(guī)則是四個人一組中推選一個人。共十組,選出十個代表,兩兩對決。
第一組結束后,我被點名上臺,然后選出了我想要PK的對手。對決就這樣開始了…
站上講臺,我就開始了緊張,可能腿在抖,眼神在游離,但這些我都無暇顧及,重要的是口中陳述,即背誦一篇文章,然后比照投影儀上的圖表描述出來就可以的簡單任務。
當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到我的身上時,就像太陽光的聚焦,可以燃燒塑料瓶子一樣,我在發(fā)燙、膨脹。但沒有我想要的爆發(fā)力。
我用盡心力穩(wěn)定自己,口中說出的英文卻像母親簸箕里篩出的豆子,要么是癟的,要么是被蟲咬過的。抖出的單詞竟比Chinglish還不堪入耳。吐不清單詞的發(fā)音,連不貫句子…可這不是我啊!可這是我后來看到的自己。
即使是尷尬的開始,也要優(yōu)雅的謝幕,不是嗎?
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步驟開始講解圖表,投影儀的燈泡開始發(fā)紅,白色的幕布變得暗黑,將要講解的圖片降低了亮度,即使帶著二百五十度的眼鏡也難以認清圖表上具體的數據。
我在偌大的幕布上手舞足蹈,后來幾乎要趴在屏幕上了。忘詞,打哏,屢屢出現,我對自己挺失望的,可每一次低頭嘆息后都只能去面對自己的殘局。因為我還有三個組員在支持我,我是代表他們而出戰(zhàn)的。勝出,我們就能獲得十分的加分。
所以,即使臺下的觀眾會心不在焉,即使譏笑不斷,或是自己選的路越往后越苦不堪言,至少我沒停下啊!我過了自己這一關,卻在苦盡甘來的最后一刻被老師叫停。
“被老師叫停的感覺很不好受吧?”這是我在下臺后問了自己無數次的話。
下臺后,我像沒人要的小貓,落寞的回了座位。再給我一分鐘,就會是另一個樣子吧!甚至這句話“we have developed well in 2007.That's all. Thank you!”根本用不了一分鐘。
結果就是這么殘忍,沒有任何挽救的余地。
時間并非在她手中變得吝嗇,是我沒有掌控好時間的轉盤。錯失了,就結束了。
沒有優(yōu)雅的謝幕,卻像是一個大大的笑話。
她才教了我們十一節(jié)課,十個單元的內容,我學到了十幾年都沒有學到的東西,養(yǎng)成了正確審視自己的好習慣。
結束后,我迫不及待的反思自己。拿出我的小本兒記錄下我的感受。
我習慣無論如何都安靜地看完每個人在臺上的表現,不論是報告或講述還是別的什么,通過看臺上的她們,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她們的不足或許也是我的短板。同時,還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優(yōu)缺點共行,前行的腳步不至于那么沉重。就像今天我寫下的我要改進并且努力的地方:
1.在臺上要面向你的觀眾
2.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努力要懂,自己寫的內容要爛熟于心。
3.時間的掌握要適度(叫停的教訓夠深刻吧!)
4.表述要生動、自然、重要的是自信
5.要用心,讓你的觀眾聽懂
6克服緊張心理(你的大病)
我是今天十個選手中唯一一個脫稿登臺的選手。組員勸我?guī)е遄樱瑢嵲谟洸蛔×丝梢钥匆幌拢铱偸菗u頭,我怕看一眼眼神就移不開稿子了。
可能有時候倔強一點也挺好,因為我堅信:手稿就是拐杖,沒有它,我會一瘸一拐,但有它在,我永遠都賣不出最勇敢的那一步。而在任何時候,背誦,都會是一把利器。
這是我認為我做到的一點。
我是一個在時間上很較真的人,喜歡戴著手表,而手表上的時間總是快五分鐘。這是很久以前就養(yǎng)成的習慣了。
我不喜歡遲到,在約定的時間里我喜歡提前,就是那種寧早勿晚的心理,我覺得這樣在做任何事時都會留有余地。
所以這場“暴風雨”給我澆了一個透心涼。我不怕淘汰,因為我自己在走每一步時都看到了自己的表現,我會在自己內心里給自己打分,今天的自己我也感到不滿意啊!然而事情總會在轉角處給你當頭一擊。
Your time is up.(你的時間到了)。
我被叫停是因為我超時了。我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上出了差錯,自己觸犯了自己的原則。我想,被最愛的人背叛也不過就是這種感受了。無助,無奈,更無力…
其實這不是最后的結果,每個人做完陳述和講解后,老師會給出她的評判。
我站在臺下看著那張黑暗幕布下的圖表,淚珠在眼眶里打轉,那句叫停的聲音在我耳邊嗡嗡的響著,教室里安靜地只剩老師的聲音,我的腦袋就像定向的機器,盯著圖表不再扭動,我不敢正視她的眼神,她的微笑。
那一刻我只知道,我被叫停了,我甚至沒能完整地完成自己的作業(yè),我還差點兒在眾人的目光下流淚。這一戰(zhàn)我敗得有點兒慘了!
比試結束,我那顆放松下來的心,懸浮著,承載著落寞。
她用“quite good”來形容我,這十分,我竟然拿到了。
如果是在別的課堂上,或許這樣的反轉真的很令人興奮。但這是她的課,她教給我的從來不是書本上的內容,是內心世界的不斷豐富。
每個人的登場都是因為背后的那份榮耀在驅使著我們。為了什么而出發(fā),并沒有人想過,任務擺在那里,做到了,你就有加分,輸掉了,你就又與別人拉開了距離。
這是高職老師能想到的唯一辦法了吧,以分數做誘餌,拉著我們往前走。的確,有人從中找到了樂趣,覺得偶爾做個活躍分子,賺個幾分挺好玩兒的,興趣過后,又歸于沉寂。而多數的我們都只能用一副樂此不疲的模樣,來應對這一切。
所幸,我在她身上學到了太多東西。
每個人都不完美,我們有足夠的余地去完善自己、去充實自己。而不應該自我拋棄。她每次布置作業(yè)都要我們發(fā)自己朗讀課文的音頻,我們的帶有鄉(xiāng)音的中式英語連自己都不好意思聽,她卻甘愿受我們的折磨。
一堂課,在她的準備下,變得活色生香,多年的教學非但沒有磨掉她的耐心,反而讓她慢下腳步,品味每一個人的表演,匯報。在慢生活里尋找樂趣,似乎是她的準則。
優(yōu)雅的話不會滋生出爛漫的花朵,卻可以在心頭辟出一方天地,照進陽光,暖了心房。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孔,對教學保持著不變的熱忱。從不偏心,從不指責,不會抱怨,不會謾罵…
說實話,我害怕上她的課,她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我崇拜,也仰慕,更想要追尋她的腳步。
我總想讓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接近她期許的模樣,我討厭她每次帶給我的落寞,但也欣然接受她的評判。我會被她的課整的灰心喪氣,捶胸頓足。一次次失敗感襲來時,我也會忍不住落淚。
在她的教課中,我像一個新生兒,不斷的摔倒,也不斷的成長。
古典曾寫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開始,不妨試試看一個壞的開始吧。因為一個壞的開始,總比沒有開始強。而完美的開始,則永遠都不會來到。
她讓我懂得的就是如此,如果不是她,我會是一個在血雨腥風的戰(zhàn)斗面前落荒而逃的第一者。
十月份我有一件特別遺憾的事情,那是一個旅游服務大賽的省賽項目,我有幸成為候選人,但我最后沒能參加。這其中的取舍我并不后悔,我只是忘了一句話,忘了問一句話“二選一中我和入選者差在了哪里?”
這是后來我特別想問的一句話,這不是自傲,因為我相信那句話的答案遠遠重過省賽獎杯的重量。在那句話的答案背后我可以學到更多受用終生東西。這是我在她身上學到的思維。即使有些東西得不到,也有值得你學會的地方。
這是她教我懂得的,我們每經歷的一件事情沒有所謂的好壞,走過去了,連后悔都是多余的。但要學會將一件事件沉淀,沉在杯底的東西絕對不會多,但卻是最有價值的。
這讓我想起母親以前用地瓜做地瓜淀粉,用擦子將地瓜擦成絲,用籠布擠出地瓜絲的汁,在瓷缸里放幾天,這些日子里,讓它慢慢沉淀。之后,把瓷缸里的液體輕輕舀出來,缸底薄如蟬翼的一小層,就是地瓜淀粉。有時候往往好幾斤的地瓜才能沉淀出薄薄的一層淀粉。但它的分量足夠重。
生活,就是有得有失,付出了,不會得不到,或許沒有得到期許的,但轉角處,上天也留了一份香草蛋糕。
總之,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們都應該學會在里面勇敢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