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學期間,在外兼職,遇到一位大姐。在得知我是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后,向我訴說了她的一些小煩惱。她的孩子當時正在上初中,用她的話說,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也不努力學習,當然成績也不好。她經常對她的孩子這樣說:我和你爸天天這么拼命工作掙錢,都是為了你,你還不好好學習balabala。然后她問我,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現在孩子這樣挺讓她發愁的。我當時首先問了她一個問題,我說大姐,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您就不需要工作了么?您現在工作真的是為了孩子么?我想即使沒有孩子您也得工作養活自己吧。這位大姐很聰明,她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她說對呀,以后這種話我可不能再說了。然后我又告訴了她一些跟孩子交流需要注意的問題,切不可打著為他好的旗號教訓孩子,這更不可能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②上班之后,因為職業的原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家長在一邊聲色俱厲地訓斥,孩子在旁邊小心翼翼地聽。更有甚者,直接對孩子上手,簡單粗暴但沒力!你認為孩子下次真的會改正么?真的會如你所期待么?孩子改不了你為什么還一直用這樣的方法對待他呢?因為不用動腦子呀,不用想著怎么和他溝通最有效,哪種學習方法對孩子是合適的,和孩子一起進步等等。簡單粗暴的方式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聽你的話,他怕父母生氣,便處處小心翼翼,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敢奢望父母對自己無條件的疼愛。這樣的人基本都是乖孩子的樣子,長大之后他也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周圍環境讓他不能再容忍,肯定會爆發。還有一種人剛開始就會反抗,結果他越反抗父母越嚴厲。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孩子越來越叛逆。
③成年之后,我時常被自己的壞情緒擾亂心情,大多時候一句話不說,把自己封閉起來。直到上大學接觸到我越來越感興趣的專業。我發現,其實人們的性格形成大部分跟他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有關,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我也越來越理解自己父母的教育行為,而不再抱著一些怨念讓自己痛苦。但這不代表我會繼續像他們一樣教育孩子。我所能做的就是,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讀書是為了能找到科學的方法,學習是為了能跳出死板的教育方式,思考是為了讓自己處于靈活狀態,不迂腐不固執。
④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批判教育行為不當的父母,是希望你們能從心底真正地愛孩子。愛他就改變你的簡單粗暴,愛他就多學習科學方法,愛他就不要把愛只掛在嘴邊。行動比言語更有力量,希望你的愛不只是說說而已。
簡書是個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