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試衣間里換衣服,發現自己已經快要穿不下原來的號碼,于是下定決心減肥,緊接著節食、尋找減肥方法,把成果分享在朋友圈里,幾天之后生活卻回復了原因,你還是那個胖子。
這正是我之前重復了無數次的經歷,但是也同樣是我,一個偶然的機會減肥成功,從200斤到135斤。為什么這次我成功了?畢竟我失敗了很多次,也從不是一個毅力超強的人。
直到我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作者對于一些心智的描述,我開始真正意識到,這次減肥成功,正是因為我偶然的改變了2個心智觀點。
一,減肥前和減肥中不要與人分享
我們身處一個分享的時代,我們也喜歡在有什么目標的時候在社交媒體立一個flag。但是往往當你希望專心并成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分享會降低你的成功率。
當我們分享的時候,我們的理由往往是別人可以監督自己,但是在大信息的時代,每個人每天都要收到無數的信息,很難有人真正的每天監督你。同時,即使不成功,真的“懲罰”你的人也少之又少。
與之相反,分享本身還有幾個不好的方面:
首先分享會帶來錯誤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讓你誤以為你已經完成了這件事情。朋友圈中除了評論就是點贊,當你發布一條你要減肥的信息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很容易就收獲了的一些贊以及鼓勵的評論,朋友當然處于善意,但這些都會給你帶來一種莫名的成就感,從而降低你的驅動力。
其次分享也會帶來更多的壓力感。這種壓力感必然使得你急于求成從而心態失衡。當你告訴別人你要減肥之后,就經常會遇到很多人說“看你減肥,也沒啥變化”這樣的話,你會開始急于希望自己有所不同,當3、5天你看起來還是一個樣子的時候你就會去懷疑,去急躁,一段時間的壓力下很容易放棄。
我成功減肥的那一次是開始于大學的一個暑假,希望在2月里為自己找一些事情做,也就沒有與同學分享。于是2個月的時間,因為沒有壓力所以不在意自己掉了幾斤,也因為沒有鼓勵而不覺得自己在做什么厲害的事情,只是為了有事情做而去運動。第一個月時間我只減掉7、8斤,但是也并不覺得灰心,反而很開心,倆個月后一共瘦了20斤。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當開學的時候,同學看到我后的驚嘆、不敢相信、贊揚成為我開啟第二階段的動力。你會發現,這時候的贊揚遠比開始前的讓人開心。
二,減肥剛開始不要太苛求尋找最好的方法
剛剛開始做事情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去尋找一種最優的方法,希望盡量提高自己的效率。典型的例子是學英語,從小到大,很多人都專注于尋找最好的方法,從艾賓浩斯記憶法到李陽瘋狂英語到新概念英語,似乎不找到最好的方法就無法成功學會英語。然而事實上,每一種方法都讓無數人成功的學會了英語。這些方法固然值得學習,但并不是剛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最應該考慮的事情。開始一件事前就希望找到最好的方法,找不到就不開始,或者因為對一些方法包有懷疑而不去實踐,其實背后隱藏的是一種觀點:我們時間寶貴,一定要最大利益化自己的時間,希望用最少的時間就可以到達最好的目標,細細想想,背后多少有一些懶惰和急于求成。其實,與其不停的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省的浪費時間。
減肥也是一樣的,很多人在開始減肥前就在尋找各種減肥效果最好的方法,猶豫自己是應該跑步減肥,還是應該去健身房,猶豫要不要請教練,如果你也是這樣,我一定要跟你說:別猶豫了,先找最方便的運動動起來。我剛剛開始減肥之旅的時候,用的就是最簡單的在跑步機上走,200斤的體重讓我只能以6Km的速度在跑步機上快走,每天走80分鐘,持續了一周,這段時間里也有好心人規勸我這樣不會有任何效果,但是事實上我一直覺得我開始了,就勝利了,而且這一周我還瘦了一點,而且身體素質提升很多(后來可以慢慢跑起來了)。
同時這個經歷也讓我意識到,很多方法很好,但是我們在起步階段,因為經驗、能力不足本身也很難使用,比如Hitt訓練法是最好的減脂方法之一,但200斤的我無意難以承受。
減肥當然是事關方法、飲食、堅持的事情,但是減肥前如果可以意識到不予朋友分享和開始階段不管方法,重在開始兩件事情,也必然可以大大提升減肥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