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見到這個詞的時候,沒有人告訴我,我就這樣無法自拔地愛上了它。像是某種巨大的溫柔,盛放于深海無人之處。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這句話的,來自廖偉棠八日十一點三分的一條微博。
"鯨魚的屍體在深海中,仍將滋養其他動物十五年。"這是今天看到的詩句,來自Gary Snyder?
而微信某個公眾號給我推了一篇文章,Ent的《鯨落,深海中的溫柔孤島》:
在地表之上,萬物生長依靠太陽。但哪怕是最清澈的海水,在200米以下也幾乎是漆黑一片。沒有陽光,驅動生物界運行的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斷絕,但是并非沒有其他途徑。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能合成和海面輸送來的物質,熱泉口是它們的城市,洋流是它們的道路,從海面緩慢飄下來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們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軀,則是它們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島和綠洲。這些軀體是鯨的尸體,被稱為“鯨落”(Whale fall)。
一不小心點開了卡布男神的《化身孤島的鯨》,音樂響起,耳中滿是溫柔,仿若深海之處,開始下起了細小的雪。
淺海的陽光折折疊疊,卻終究照不亮這塊無人之境。光子以世間最高速度游于海水之中,八分鐘前它們從乘著太陽風開始這段旅程,它們穿過寂靜的真空,它們路過月球,月塵被它們蕩起薄薄的一層霧靄。而當他們抵達這個世界之時,一些選擇了繼續旅行,一些卻選擇留下。當人們抬頭仰望太陽之時,它們以看不見的模樣落在人們的視網膜之上,人們卻不知道他們所見的不過是八分鐘前的太陽,而此時的太陽正離他們千萬里,無數粒子相互振蕩,無數琴弦正在彈奏,巨大的火舌吞噬周遭宇宙,強力的太陽風吹起一葉葉的帆。
而此時它們卻落不到深海低處,那里是個與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是個沒有人到達的世界,就連一億五千里外的陽光都不曾經過。
那是一個黑暗無光的世界,里面居住著無數多的魚群與龜,細小的浮游生物,以及巨大的鯨的骨架。
在這看不見的世界深處,洋流卷帶著或溫暖或寒冷的海水,從世界一端漂流到世界另一端,鯨魚跟隨著它們旅行。五月下旬到十月末,它們會穿過白令海峽,來到北極圈,然后他們掉頭,路過阿留申群島,沿著北美大陸一路向南,據說平均每天前進一百八十五公里。二月份的時候,它們會留在加利福利亞半島的西側以及加利福利亞灣的南側停留繁衍,那里的水溫剛好,陽光曬在海面上暖洋洋的。二月之后它們會向北方前行,它們會從鄂霍次克海穿過宗谷海峽進入日本海,再沿著朝鮮東海岸經過到達中國的南海。
在灰鯨的遷徙路線上,平均每年每8000平方公里就有至少一頭灰鯨落入海底;兩個鯨落之間平均距離只有不到10公里。在鯨魚誕生之前,那些巨大的海洋魚類和爬行動物也許就部分擔當了綠洲的任務,而數千萬年前鯨魚的到來讓這些死亡中煥發的新生更加燦爛。
它們在生之時曾經跨越過整個半球,如今死去之后,沉落在深海低處,成為一處綠洲,一座小島。
我突然想起少年派里的關于鯨的鏡頭,夜空中的月亮與星光灑落在海面上靜悄悄,海平面上泛起一層熒光,而鯨巨大的身軀悄無聲息地劃破水波,在這塊沉寂了許久的畫布上肆意作畫,尾巴后悄然留下的痕跡就像真正的星空一樣神秘。
它們游動在水下,而無處不在的星光籠罩了它們,此時此刻,它們就像是游動在星海之中。
或許在很多很多光年開外,亦或是宇宙誕生初期,也有這般巨大的生物存在宇宙之中,它們以宇宙為海,以時間為天,以超越光速的速度游動。它們曾經跨越過星海的這一頭,又曾再另一頭落腳繁衍。它們每一個個體都曾活得比銀河系還要久,它們死去之后,巨大的骨架便成為了一個新的星球,生命曾在上面繁盛過,又死寂過。
而地球,在這浩大的宇宙之間,也許就是無數鯨落之一。
也是宇宙這片深海中的一個,溫柔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