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人說,有個好的老師你會學到很多,也有人說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你會學到很多,還有人說學習之前做好計劃會事半功倍。的確,我跟隨經驗豐富的老師,在一個優秀的團隊中學到了很多,每天睡前都會想好第二天的工作安排。今年是我入行的第四年,已經成為一名綜合業務骨干。但是如果有人問我跟誰學到了這么多?我想我的回答是“我徒弟”。我的徒弟是一個91年出生的小姑娘,本科日語專業,畢業直接校招進入我們行,我比她早兩年入行,當她師傅的時候,我也只是小柜員一枚,任務就是把柜臺現金業務教會她。我教給她的也就只是現金業務操作,而她讓我學會更多。
? ? ? 新人入行都很拘謹禮貌,看得出什么也不懂可不服輸的心氣也很明顯,就像剛入行的我一樣。我擔心自己沒有講清楚業務,于是每一步都耐心講清楚操作原理,小姑娘一心想表現聰明才智,經常我的話才說一半,她立馬接“我知道”,再聽她的回答,看她的做法,還是不知道。于是我再糾正,她再次“我知道!”。反復幾次,看似沒出什么錯誤,我也就放棄了。領導詢問新人的情況,我都只說好,不說不好,因為我知道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時入行的三個姑娘中,我徒弟不是最差也不是最好,知道她不服輸,我也總是暗地里幫她。沒多久小姑娘單獨上柜了。事情出了一大堆,因為她自認為懂,沒有改正錯誤的操作流程,出現短款,又恰好遇到刁鉆的顧客,不但沒有還她錢,還臭罵她一頓。領導問她情況,她卻說因為我沒有告訴她,導致她出現錯誤。她平時太想表現,總是搶著回答領導的問題,引起同事不滿。領導不在的時候,業務辦的比較慢。她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大家都看在眼里。一次私下里聚會里,領導又詢問到新人的情況,我當然還是只說好的,夸口說她業務辦的快,結果領導馬上笑我說“快什么快,我看監控了,一個大額存取能辦半個小時...”故事講到這,我想每個剛入職的新人都會感同身受吧:覺得師傅不會盡心教你,自認為比較優秀,想爭取機會表現,想投機取巧,出了事借說不知道推脫責任...我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想法,覺得師傅不盡心教,那我就主動問啊,曾因為太愛問為什么,弄得師傅皺眉頭;自認為自己冰雪聰明,后來暗中觀察,發現我會的大家都會;想爭取機會表現,可機會爭取到了表現的卻不怎么樣,只顧著爭了;想耍點小聰明,卻發現師傅們都看的出來,只是拿你當孩子沒說破而已。從這個徒弟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些許影子也明白了很多。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從此明白老師是個領路人,學不學得到還是看自己。老師不管教了你多少,都不是說應該的,懂得感恩是我們經常容易忘記的事。總覺得自己聰明,別忘了別人也不傻,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犯了錯誤及時挽救,反省后總結經驗就是收獲,推脫責任只能讓人反感。小V《職場不逃跑》中有一句話很對:別對你的上司撒謊,因為你的謊都是他撒過的。
? ? ? 自己當了一次師傅,不僅學到了做人,做事的能力也是大大提升。給徒弟講業務的時候每個業務的基本原理,風險點在哪都會告訴她,有些自己也講不清楚的,會去請教老師傅或者搜資料,一來二去的自己的業務更精通了。領導緊接著就安排了其它業務讓我學習,有了好的基礎,加上之前的經驗教訓,業務上手的越來越快。越發的覺得,自己當一次師傅比當徒弟學到的更多,付出了反而得到了更多。
? ? ?如果你想得到更多,那就嘗試付出更多;把自己得到的分享出來,自己反而會更有收獲。分享一段《行動派創始人琦琦8月2日分享完整筆記》中的話
我看一些行動派的小伙伴每個人都加入了很多微信群,報了很多課程,報這些課程都是對的,但是如果你覺得聽了之后沒有太大的效果,那是因為你分享的太少。
為什么行動派的理念是學習行動分享呢?它是一個非常好的理念,在商業上也是一個好的循環。就是你要先去學習先去做,接著你要把它分享出來,然后就會有很多人夸你、支持你、實現你的夢想清單。所以,你把學習的過程分享出來會吸引到很多人對你的信任,有助于你去開始你的工作。你會發現,現在有很多人學習一個東西,他可能還沒有你厲害,或者沒有你深入,但是你覺得他也才學習半年或者一年的時間,為什么他就可以開班呢?為什么你來做就得不到這種信任呢?如果你真的有認真觀察,你會發現,這一類人通常都是分享的比較多的,無論是他的學習方法還是學習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他是不斷地分享出的。
? ? ? 跟隨寫作群上課已有三周了,看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有時向往,有時羨慕,有時自卑。總覺得自己沒什么過人之處,無可分享。但現在越來越覺得,重要的不是你分享些什么,而是你要去分享,因為我也想分享給大家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會努力去學習。通過自己的付出來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