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是一個怎樣的思維整理術?
這個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大腦想法的工具就是思維導圖,它是由東尼·博贊于20世紀70年代創建。
看一看畫好的思維導圖,我們就會發現,腦子里各種雜亂無章的信息都被井然有序地整理在了紙上。主題畫在中央,從中延伸出的粗線上記錄著重要的信息;粗線上又分出線條,記錄著更為具體的內容。要素在“線條”的作用下自動進行了分類。是思維導圖替我們理清了腦內信息,這么說或許也不為過。
㈡ 這個思維整理術對你有哪些幫助?
●與人交流、撰寫文案,思維導圖是最強溝通工具
●應對緊急情況,思維導圖是讓人安心的手冊
●學習充電,思維導圖是加深理解、記憶力倍增的法寶
●外出游玩,思維導圖是完美的旅游攻略?
●制定行動計劃,思維導圖是比手賬更值得信賴的得力助手
㈢ 怎樣應用這個思維整理術?
它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制作思維導圖。制作思維導圖是將畫在中央的主題逐漸細化分解的過程。先把從主題延伸出的粗線(主支)分解成中等粗細的線條,再把每根線條繼續分解成細線,然后再把它們分解得更細……
制作思維導圖就是分解步驟的不斷重復。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透徹地分析一個主題。不僅如此,把所有內容都畫在—張紙上,可以縱觀全局,還能注意到信息之間的聯系。
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如何制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共有7條規則,把它們按照繪制導圖的步驟排列,就會理解它們的含義。
①紙張——尋找筆感好的紙張
挑選紙張有三個要點,分別是“種類”、“規格”和“朝向(擺放方向)”。
第一點是“種類”,即使用沒有格線的白紙,這樣有利于讓線條(分支)自由自在地伸展。
第二點是“規格”,通常認為A4以上為宜,因為過小則畫不下思維導圖,過大又不能一目了然。
最后的“朝向(擺放方向)”很簡單,就是要橫著擺放紙張的意思,因為比起上下伸展的細長景象,我們更容易認知左右展開的景象。
②中心圖像——不需要漂亮的“畫”
這條規則也包括三個要點:“內容”、“時間”和“大小”。
首先是“內容”。思維導圖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當屬畫在中央的“中心圖像”。記住,是“中心圖像”,而不是“中心圖畫”,沒有必要把它畫成漂亮的“畫”。只要用顏色和形狀將自己的“心中影像”如實地反映出來即可。
畫完一兩幅圖像,人就會進入狀態。而這個過程恰恰需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推薦大家用最初的五分鐘繪制中心圖像,作為思考導圖內容并集中精神的熱身運動。
最后—個要點是“大小”。中心圖像的大小在直徑五厘米左右。有人擔心剩余空間太少會不太好畫,就把中心圖像 ?畫得略小。但其實,把中心圖像適當畫得大一些反而更方便后面的繪制。要是中心圖像太小,就不方便延伸出線條(分支)了。
③顏色——總之就是要五顏六色
每種顏色沒有特定的含義,沒有規定必須以哪種顏色開始或結束,總之就是玩充分使用各種顏色。
④分支——性感曲線最理想
第四條規則“分支”包括“形狀”、“粗細”和“長度”等三個要點。
這條規則的根本要領是“延伸有機曲線”,有機曲線就是性感的曲線。線條的繪制技巧在于根部粗尖部細。把它比作“走之旁”的最后一撇兒或許更好理解。
接下來說說“粗細”。從中心圖像中最先伸出的“主支”最粗。當然也不是首尾一樣粗,末端要畫成優美的細尖。主支以及下面的二級分支和三級分支應盡量使用不同粗細的線條。
主支的線條中間要上色,而其下面延伸出的分支只需用細筆把線條描粗一些即可。這樣一來,分支就分出了“粗、中、細”三個等級。
然后是“長度”,也就是分支的長度和分支上的文字的平衡問題。與其畫一條較長的分支,字與字之間空出一定間距,還不如先把分支畫得短一些,不夠了再加長,這樣更好畫。
⑤語言(詞語)——為每章起一個標題
—言以蔽之,即“線條(分支)上寫的不是文章,而是詞語”,并且,“語言(詞語)也有粗細變化,用以表示詞語的重要程度。”
從中心圖像中最先伸出的線條(分支)名為“主支”。書通常分為很多章,每一章有一個題目(標題),簡明地總結了該章的內容。在思維導圖中,這個任務就由“主支”和記錄在它上面的“詞語”承擔。
此外,主支上的詞語要寫得粗一些,下級分支的詞語寫得細一些。這樣一來,詞語的重要性就會一目了然。
⑥層次化——刻意為之則適得其反
“層次化”很重要,但對思維導圖初學者來說 ?卻是一個容易落入的陷阱,他們過于在乎這條規則,反而畫不出東西。因此,我認為只要記得有這樣一條規則就夠了,大可不必深究如何遵守它。隨著經驗的積累,自然而然就會符合這條規則。反倒是當你畫思維導圖時覺得不對勁,那或許就是意識到層次化出了問題。
⑦TEFCAS——總之先試試看
第七條規則“TEFCAS”是“嘗試”(Trial)、“行動”(Event)“反饋”(Feedback)、“檢查”(Check)、“調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 ?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我把它視為繪制思維導圖時的心理準備,用東尼·博贊的話來說,就是“人生的指針”。
第一步是嘗試,然后是行動。從這兩步中,我們將有所收獲(反饋)。確認(核實)自己的收獲并反復調整,終將走向成功。這么一講,倒不像是在說思維導圖,反而有了點探討人生的味道。
一開始不必急于畫出“完美”的思維導圖,總之先畫一畫。就算畫得不好,也一定會有所收獲,并從中體會到進步。由此不斷動腦筋下功夫,一點點提高技術,終有一天能畫出讓自己滿意的“完美”思維導圖。
㈣ 應用舉例
建議先用思維導圖分析―些愉快的、喜歡的東西。比如“喜歡的東西”“珍視的事物”“一不小心就沉迷其中的東西”等。主題不一定是“東西”,還可以是“人”“地點”或“行為”,沒有限制。如果把主題設定為“自己癡迷的事物”,思維導圖的分支也會非常繁茂,還能 ?發現各種關聯,對思維導圖的喜愛程度也會上升。
我喜歡“戶型圖”,每周末報紙里夾帶廣告單上的戶型圖是我的最愛。 看戶型圖時,大家都會想象自己生活在那個家(房間)里的各種畫面吧?我也是如此,而且我總會關注三個部分:“活動路線”“家具布局”和“房間分配”。所以畫思維導圖時我把這三個點設為主支。
畫主支時,我不會從中心圖像上等間距引出三條主支,而會空出四邊中的一邊。這是考慮到之后或許還會添加其他主支。有時主支從一開始就定下來了,但很多時候并非如此。繪制時如果為保證勻稱而畫得“整齊漂亮”,中途就不便再添加主支;如果預感“后面可能還要添加”最好事先留出空白。
效果圖如下:
我是余小魚,認真生活的小女子一枚,行走于家庭與職場,寫寫書評,講講故事,聊聊人生,再談談一路走來的心情,前路漫漫,但求落幕無悔。喜歡我,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