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16日晚到達北京到12月19日早晨離開。在北京呆了兩天三晚,此次旅程,我見了老友,參加成長節,做自己論壇,觀摩頭馬中英文演講,聽了朱靄老師繪本講座。密度很高,收獲很大,趁著還有些記憶,說說我的感悟。
1、愛學習的人不顯老。
此行是參加成長節去的,大部分都是九零后小孩子。但其中也有很多像我這樣的,或者比我還老的。我驚奇發現,愛學習的人真的不顯老。跟我一起有位太原的伙伴,秀平姐,76年生人,已經整整四十歲。她說,你看我手機,都不像個大人,全是關于學習的APP。不只是手機不像個大人,本人也長的很年輕,完全不像是四十歲的感覺;參加做自己演講的王海英老師,六十多歲,站在講臺上講述她和一幫子小鮮肉競選新精英講師的故事;還有位獲得橙人獎的大叔,滿頭白發。慷慨激昂的給大家表演了相聲,大大方方的介紹自己是個渴望成長渴望改變的老橙子。
古典老師說,有人問我,30多歲了還能不能改變。古典說,這不是你特么能不能改變的問題,是你特么活多久的問題。你要是能活60歲,你還有30年。學習的人,他們總是有新鮮的事情跟你講,有趣的故事講給你聽,睿智的觀點不停洗刷你的三觀。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多少人,不停的在原地畫圈圈,除了吃喝拉撒,無話可說,這種消耗生命的做法,怎么會不顯老。
2、走腦一百次比不上走心一次。
2016年聽了好多課,也亂摸亂撞的做了很多嘗試。考二建,寫作,采訪,做PPT,講課,考資格證。像一只焦慮的螞蟻。到了北京,聽了好多演講,看了好多故事,卻一點都打動不了我,我已經厭倦了各種雞湯,討厭各種雞血,更不喜歡什么勵志的東西。雖然也記了很多筆記,可是當我發現記筆記會影響體會的時候果斷放棄了。我發現自己生來有種復述的功能。當一個東西好到我專心聽忘記做筆記的時候,它會深深刻在我腦子里,趕都趕不走。
最有感觸的小川叔的話,我發現不只是我焦慮,很名人也在焦慮。他們焦慮書賣的不夠好,進步不夠快,焦慮找不到方向。當他卯足精神全力去拼命的時候,幸福指數下降,睡眠不足,早醒,陷入惡性循環。我心想,不是在說我嗎?我在焦慮自己變成一個只會接電話發傳真的傻子,一個討人厭沒有任何技能的死老婆子。我在焦慮,如果30多歲不去改變,難道40歲的時候再重新發動嗎?
小川叔的一句話,把我點醒。
你要相信,這個世界是豐沛的、富足的。并不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只要你堅持,機會有很多。
其實,不管做什么,能堅持下來的人很少。把別人都熬死了,你就贏了,穩定的投入就可以了,熱愛是無敵,堅持做下去,享受過程,靜待花開。不是三十歲了就非要怎么怎么樣。沒有好的心態和睡眠,焦慮會把你吞噬。
3、沒有誰活的特別容易。
一直關注朱靄姐。繪本專家,演講達人。
我知道繪本不便宜,她家有1500本。我想象她家一定很有錢。
她說,我買那么多書,不是因為我有錢,而是我喜歡。我要真有錢,干嘛不雇個保姆讓自己輕松點。書貴嗎?跟包比,一個包幾萬,一架子書也是幾萬。
我以為她一定很懂時間管理,把家里工作、事業都安排的妥妥當當的。
最近日子,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四點多醒來,熬到五點多才起。生不完的病,操不完的心。一地雞毛還要在時間的碎片中爭奪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朱靄老師坐地鐵,她要趁五分鐘閉目休息下,我來幫她看站牌。
但有一點是我想到的,朱靄姐是個特別純真可愛的媽媽。參加活動會給孩子帶氣球回去,講故事的那種投入和繪聲繪色,只能是媽媽才有的表情,她對孩子的愛,任何時候都能感覺到。
我問她你為什么要準備那么多高端演講,一年之間做了35個。
她說,我也不知道我為什么這么做,就是單純的喜歡。如果非有什么原因,應該就是成長吧!我能感覺到自己在進步。
在北京,沒有誰活的特別容易就特別牛,大家都有焦慮,都有弱點。即使是大咖也是一樣。這社會就這樣子,不要抱太多期望。真正能安慰你的,就只有享受過程了。
今天先寫到這里,這種寫作,純屬自嗨,我要放棄那些條條框框,不去關心什么流量,什么打賞。本來結果就不明確,若是連喜歡,連創作的熱情都沒有了,那是更可悲的。今天先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