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開始日更之前,對寫作的認知停留在給別人看,所以一直覺得可寫可不寫
而日更到現在,越來越覺得寫作最大的價值其實是對自己有用,每一次寫作其實就是在讓大腦不斷的思考寫什么內容、如何組織語言、如何增加輸入增加可寫的內容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好處
一段時間之后,感覺已經停不下來,也無需停下來,寫作和吃飯一樣,是很自然的事
寫作和不寫作是認知差異
二、
前段時間和一個初中的老同學吃飯,言語之中,發現他已經習慣了在小城市安逸的生活,每到周末的生活就是和朋友喝茶、打牌、打桌球等,基本所有的時間都在消遣,而并沒有去嘗試學習一些新的東西。
而在得到的學習小組中,很多同學在持續通過閱讀、實踐,持續的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可能前者是固定型人格,后者是成長型人格吧
成長還是不成長是認知差異
三、
有些人加了很多微信,存了很多聯系方式,以為這樣就有了很多人脈。 但往往等到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發現并沒有多少人能真的會去幫助。
而有些人會比較重視對自己比較重要的人,經常聯系,很愿意幫助他人,也很愿意請別人幫忙
有聯系方式只是說明了有了鏈接,但鏈接不一定就是有效人脈,高質量的人脈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的,你有什么價值值得別人來幫助你?
關注人脈的量或質,以及如何對待,是認知差異
四、
有些人聽說炒股風險很大,聽說p2p跑路很多,聽說推銷保險的都是騙子,于是放棄了去真正了解這些品種,而選擇把資金存在銀行活期或者定期,最多是個余額寶和微信理財
而有些人會去不斷學習和試錯各種理財類的品種,嘗試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理財模式
理財還是不理財是認知差異
五、
有些人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出身、工作、智商、家庭等等,只能這樣了
也有些人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去不斷努力、不斷改變。雖然限制總歸一直存在,但自己還是可能在一定范圍內做出嘗試,探索出新的可能
認命還是不任命是認知差異
每個人的認知就像電腦的操作系統,一旦升級之后,帶來的改變是由內而外巨大的改變。
以往覺得做不到的事情,當認知改變之后,發現很多就迎刃而解!
改變行動,從改變認知開始。
行動之后,反過來也會影響自己的認知。
最終是互相促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