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以為你讀過的書,見過的人,吃過的苦終將照亮你前進的路。這是個浮躁的世界,從來都不缺乏知識上的巨人,而毫無疑問行動的侏儒卻遍地都是。網上很多人會問為什么我讀了這么多書依然沒有變得很牛逼,讀過的書和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直接有直接的關系?這里不免讓人懷疑,當然我不是讀書無用論的擁護者,我只是一個理性的讀書人。我曾經也漫無目的的瘋狂的讀書,以為一味的單純的輸出會在未來的某個時日突然讓我靈光一現,或者這些書里的知識會內化為我的能力,而現實一次次的給了我耳光。那么問題出在哪呢?我尋尋覓覓才發(fā)現了原因,我看完書就看完了,最多也就是在書上簡單的寫寫畫畫,我說的簡單的寫寫畫畫真的是非常簡單的寫寫畫畫,在我覺得有意義有啟發(fā)的句子下劃下橫線之類的,根本沒有做其他的事情。這樣的結果是讀過的書就像沒讀過一樣,熟悉這樣場景的人肯定不止我一個。這樣讀過的書里頭卻有幾本書是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冷讀術》、《奇特的一生》、《精力管理》等就位列其中。這不得不讓我思考其中的原因,尤其是我對待這幾本書和其他幾本書的態(tài)度的差別。翻開這幾本書,我發(fā)現這基本數我不僅僅是簡單的寫寫畫畫,書的空白處都有我寫的感悟。這樣我開始相信,讀書必須得做一定的輸出。最常見的幾種讀書輸出有以下幾種:1.讀書筆記2.思維導圖3.將書中的重點講給他人聽其中讀書筆記是很多作家常用的方式,在談到讀書的時候有不少的語句是這樣描寫的,他讀了大量的書,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里也簡要的說過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對于作者的思想全部簡單的吸收有失頗偏的,應該會有些東西你是不贊同的或者在特定的場景下背景下才成立。簡單來說作者講的一般而言不完全對你試用。如果你覺得作者說的每句話都有道理,那么很可能你還沒有好好的讀這本書,你沒有思考,知識簡單的看了看文字,抑或作者的思想大大在你之上,以至于你無法判斷作者觀點的對錯。出現前者這樣的情況,請認真地重讀這本書,出現后者的情況,請從相關的導論或者概述的書讀起。思維導圖對于頭腦風暴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用在閱讀上的主要作用是總結書本的大綱,構成骨架。思維導圖沒有固定的形式,也有人稱其為心圖,都是一個意思。《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提到的筆記方法也類似思維導圖,如果不了解,可以好好看看這本書。將書中的重點講給他人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如果你知識僅僅覺得這本書不錯,,可是你又說不出來好在哪里,那么對不起,你可能沒有真正的讀懂這本書。這里我想借用控制系統(tǒng)中的閉環(huán)來結束本文,為什么讀書要做輸出?我們要讓獲取知識的過程形成一個閉環(huán),讀書是輸入,讀書筆記,思維導圖是輸出。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你的知識獲取的會更加牢固,最終會內化為能力。
為什么讀書應該留痕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