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世界,其實就像一個人主觀活動的世界。發現別人的需求似乎是所有商業的核心,而激勵人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到,人類需求分為兩類:低級需求和高級需求,在低級需求被滿足之后高級需求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來,具體一點可以概括為“五層次需求理論”:
一、生理需求,首先要活下去;好比你剛對進城務工的工人,一來就跟他談夢想是沒用的,激勵什么的沒有能比直接告訴他工作包住,一個月給你多少錢來得效果好。然后在工作期間慢慢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就是最好的激勵。
二、安全需求,活的安穩;對于沒有具體技能的員工,心里面總是會有不知道哪天自己就會被別人代替了的不安,各種福利、保險、技能培訓以及嚴格執行的制度才是這類員工的定心丸。
三、社會需求,活的有歸屬感;歸屬感就是要讓員工看到具體的行動,光是嘴皮子說說送點禮物之類的效果肯定不好,要求要有互動、參與感;發放旅行津貼不如直接組織大家一起旅行,這樣不僅達到了預期效果還能加強員工相互之間的了解,融洽團隊氛圍,一舉可能數得。這些激勵手段是走的感情路線,與前兩個需求在本質上還是有所區別的。
四、尊重需求,找到被尊重的感覺;領導能記住你的名字,這種感覺不論是你身處社會哪個階段都是讓人心生熱血的,自己得到尊重會促使人從心底開始自我激發,會真正進入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無私BUG狀態,就似“合伙人制度”那種感覺。這是頂級管理者的秘密武器,聽說百試不爽。
五、自我實現需求,釋放自己的潛能,做出貢獻;對于這個階段的人,他們追求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全力以赴讓社會變得更好,就像比爾蓋茨,難道他還會為錢憂心,還會找不到群體,還會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都不會。
但是,這五個需求并不是依次出現的,他們可能會同時存在,只是不同階段的迫切性、強烈程度不同;找準了階段,才能有的放矢,不然你會讓員工覺得你一點也不靠譜,又2有LOW。
并且,這五個需求不僅能運用到商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有所試用,學會舉一反三的運用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