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相信很多人都在追。講真,雖然和《歡樂頌》一樣是圍繞女性成長話題,背景同樣的“魔都”上海,但是《歡樂頌》中的5位女性都是未婚狀態,《三十而已》中的3位女性,卻代表了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已婚已育三種狀態,所以接收面更廣,在她們身上,總會看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
而我,作為一名剛剛邁過三十之門的“已婚未育”“大姐”,看完第一集,就深深的愛上這部劇,而且在看完第三集開端后,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重啟簡書以記錄此刻。
由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來自地方小城市,大學畢業后沒有遵從父母的意愿,返回小城找一份安逸的工作,卻選擇留在上海打拼,成為一名“滬漂”。她是一名標準的未婚都市女性,獨立、灑脫,對愛情充滿幻想,卻總是遇到渣男。
漫妮最打動我的地方在于,當她因為長期疲勞工作導致腎炎住院,一個人躺在醫院里面,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強忍著眼淚,說自己要睡了,讓父母不要打擾自己,其實她也是為了讓父母早點休息,不要勞累。
長大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把好聽的話都說與外人聽,那些傷人難聽的,或者沉默不語的,都是說給最親近的人。
當這段旁白響起,我也不由淚目,曾幾何時,在每次開學離家的時候,我也總是對父母漫不經心的說:“送什么送,不要送了,我一個人就行”,對于快要落淚的母親,我也會“狠心”的說:“哭什么哭啊,我又不是不回來了”。其實,每當列車駛出家鄉,我也偶爾會對著窗外默默流淚,只是,我不愿讓父母看見,更不愿讓他們擔心。報喜不報憂,這是很多漂泊在外之人最善意的“謊言”!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我今年提到兩部好看的劇,一部是《清平樂》,一部《三十而已》,恰巧女主角都是江疏影扮演,對于江疏影,從2013年校園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阮莞”開始關注,到2015年情感劇《好先生》“江萊”開始喜歡,也是我喜歡蠻久的女演員,這次在《三十而已》中的角色,也是讓我耳目一新,大愛至極,祝福疏影能夠早日遇到真愛。
由毛曉彤飾演的鐘曉芹,也是高度還遠了角色“傻白甜”的形象,從小是父母寵愛長大的小公主,上學也是在本地,畢業后嫁給事業單位的老公,有一份平凡且毫無壓力的工作。自己從來沒有租過房子,也沒有經過職場的拼殺,更沒有生活瑣碎的煩憂,猶如出水芙蓉,單純可愛。
所以,當漫妮被冤枉,走投無路的時候,我是萬萬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乖乖女,仗義執言,幫助漫妮找到了“陷害者”。而也因為這件事,漫妮認識了曉芹,繼而又因為買包事件認識了顧佳,當三姐妹第一次同框,劇外的我們也是相當激動,鼓掌慶祝。
最喜歡曉芹的這段臺詞:之前的三十年,我一直活在別人對我的期待里;以后,我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善良的曉芹,愿你以后,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由童謠飾演的顧佳,是本劇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她幫助丈夫從煙火編程師成為“許總”,因為懷孕而選擇退居幕后,成為一名雙商在線能力強的全職媽媽。所以,人如其名,“顧佳”即“顧家”,從小失去母親的她,滿身心的都是家庭。
當曉芹意外懷孕,詢問顧佳生下孩子能有多糟糕的時候,顧佳說了下面一段經典的真話:
生孩子是件特別糟糕的事情,當了媽以后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 ,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里。什么身材走樣,情緒失控都不是最糟的,出月子的第一天,突然感覺過去的自己已死,活下來的是孩子的媽媽。看著孩子經常在想,他什么時候能快點長大,能一個人吃飯,能一個人睡覺,能把我還給我。可事實上,是我離不開他。不過你會比任何時候都軟弱,因為你希望這個世界,能對你的孩子寬容一些;但是你比任何時候都強硬,無論是委屈求全還是武力求和,你都不希望任何傷害落在你孩子頭上;你還會雷打不動的健身,因為你害怕病,害怕死……
看到這里的我,眼眶已經濕潤,所以,親愛的小伙伴,不要怪我一個字一個字把這段話敲出來,因為每個字都是做媽媽的修行,是我不忍割舍的。
顧佳在劇中的唯一一次失態,也是因為孩子,孩子被幼兒園其他家長關在小黑屋,哭的肝腸寸斷,做媽媽的顧佳,再也不要以往的理智和風度,脫下高跟鞋便和另外兩個媽媽打了一架,然后獨自一人,抱著孩子、默默流著淚回家。是啊,為母則剛,做了母親以后,真的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堅強,不能容忍孩子受一點委屈。
片尾不時有一些短劇,是講在上海打工的一家三口,父親是外賣員,母親有一個蔥油餅的小攤,每天晚上收攤后,母親騎著電動車,父親騎著三輪車,一家人有笑的回家。看似和本劇毫無關系,但也會有驚喜,一次是顧佳帶著孩子(許子言)路過,接電話的瞬間,子言跑去和這個孩子玩耍;一次是曉芹的老公,幫助風雨中母子蓋上塑料布遮雨;還有一次,曉芹的貓咪皮卡丘丟了,是這個孩子,收留了皮卡丘,給他食物和水。都是特別溫馨溫暖的場面。
還有驚喜就是三個人重返校園,在校園中騎行,去班級蹭課,發生的這幕《三十而已》與《二十不惑》(講述四個即將畢業的大學女生,主演:關曉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的“聯動”,也是很驚喜的一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然而,《三十而已》整部劇的核心在“而已”二字,傳遞著一種“不低頭、不妥協”的人生態度。三十歲,對于每個人都是一次重大的轉折,三十歲之后,逐漸走向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責任越來越重,工作也會遇到瓶頸期,人生會遭遇重重困境。
然而,三十歲,我們依舊年輕,依舊可以乘風破浪、披荊斬棘;而一切,也都可以重新開始!
借此劇,獻給剛剛邁過三十門檻的好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