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英/文
周末晚上,簡友六尺巷里分享給我一篇配樂朗誦美篇 《年輕》,它撥動著我的心弦,使我如聽晨鐘,如聞暮鼓,美輪美奐,如醉如癡。
年輕,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并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
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是理性思維中的創造潛力,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氣,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縷東風。
年輕,意味著甘愿放棄溫馨浪漫的愛情去闖蕩生活,意味著超越羞澀、怯懦和欲望的膽識與氣質。而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歲的小伙子更多地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只是隨著理想的毀滅,人類才出現了老人。
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跡。憂慮、恐懼、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僂于時間塵埃之中。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人都會被未來所吸引,都會對人生競爭中的歡樂懷著孩子般無窮無盡的渴望。
在你我心靈的深處,同樣有一個無線電臺,只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希望、歡欣、勇氣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遠年輕。一旦這無線電臺坍塌,你的心便會被玩世不恭和悲觀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蓋,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歲。但如果這無線電臺始終矗立在你心中,捕捉著每個樂觀向上的電波,你便有希望超過年輕的80歲。
所以只要勇于有夢,敢于追夢,勤于圓夢,我們就永遠年輕!
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說自己老了,錯誤引導自己!年輕就是力量,有夢就有未來!
聆聽美文《年輕》,那優美的旋律似曾相識? 。以前,我在《哈佛家訓》一書讀過一篇 《青春》,感覺二者主旨極為相似,遂從床頭柜拿出 《哈佛家訓》? 。細細找尋,果然,在一百二十七頁我覓見了久違的《青春不是年華》。
手捧包著封皮的《哈佛家訓》,我感慨萬千,浮想聯翩,塵封已久的故事緩緩從記憶深處走出,愈來愈清晰明朗,輕柔曼妙的情愫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
二零零七年,我作為第一批縣級研修員,參與了我縣進修學校校本研修培訓工作。我講座的其中一個專題是《以人為本? 創建和諧班級》。進修學校當年的劉喜田校長聽了我的講座后,給予我極大認可和熱情鼓勵,還親自贈予我幾本教育教學專注,其中就有這本《哈佛家訓》。
劉校長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希望我在教育的路上腳踏實地,走得穩,走得快,為滑縣教育事業的騰飛注入活力,盡心盡力,散發自然光芒。
十年來,我時刻銘記著劉校長的殷切教誨,工作兢兢業業,精益求精,以身作則,誨人不倦;工作之余,我把《哈佛家訓》放置案頭,每每輕撫素緗,閱讀品味,如沐春風,神清氣爽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后來,我和上五年級的大兒子把這本書作為親子共讀的必讀書目,它默默地陪伴我們母子二人度過了兩年最美好的時光。兩年后,大兒子上初中了,這本書就依舊放置床頭,百讀不厭,愛不釋手。
一天,在二初中工作的好朋友盧超(簡書昵稱云在天上飄)來我家玩,知道她酷愛讀書,我就主動把《哈佛家訓》借給了她,還特別交代一定要愛惜,不用弄臟弄破。
僅僅過了半個月,盧超就來我家還書了。我吃了一驚,不禁為自己的小家子氣感覺有些難為情。她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笑著說:“傻瓜,你我都是嗜書如命的人,我懂!這本書我太喜歡了,所以想保存,就到書店買了一本……”
幾個月以后,盧超興奮地說要謝謝我。我不解,謝我什么呢?原來她們學校的楊志化校長為了鼓勵老師們閱讀,按書的售價為她報銷了29.8元,她那高興勁就像白揀了一件寶貝似的。
之后,這本《哈佛家訓》就像一個快樂的漂流瓶,在十幾位愛讀書的同事、朋友之間輾轉停留、漂泊……
二零一二年秋季,我送走了一個畢業班后,學校領導安排我接任五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課。
班里有一個叫航航的男孩子,性格活潑開朗,學習態度端正,各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二零一三年正月十七開學后,航航突然像變了一個人,總是坐在教室里發呆。我覺察這孩子一定遇到什么問題了,于是決定利用星期天進行家訪。
那時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我按前一天的電話約定來到了航航的家。航航的母親劉大姐比我大兩三歲,在離我家不太遠的集市上經營一家小超市,那天晚上的談話讓我對她家的近況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年前,航航的姐姐在外地打工,因發生意外突然離世,痛失愛女的打擊曾使劉大姐幾乎精神崩潰,是年幼懂事的兒子給了她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劉大姐用繁重的體力勞動緩解著內心的巨大傷痛,她用心經營著小超市,生意也一天比一天有起色。經過兩三年的調整,劉大姐慢慢走出了生活的陰霾。
農村春節期間,一部分成年男子經常聚在一起喝酒、打牌,這似乎是我看到的多年不變的習俗。二零一三年正月初八晚上,航航的父親與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因酗酒發生口角,不小心誤傷了別人。
劉大姐主動帶著禮物和醫療費到醫院探望傷者,好話說盡,欲賠償私了,那家人卻堅持要依法公辦。鑒定了輕傷后,航航的父親依法被判刑一年零六個月。
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為了丈夫的一時糊涂,搭進去一萬多塊錢的醫療費不說,名聲狼藉成了她最大的心痛。劉大姐既惱怒丈夫意氣用事,又擔心丈夫精神頹廢。傷心欲絕的她哪里還有心打理家庭和超市?這郁郁寡歡、一籌莫展的情緒無以排遣,很自然地影響到了聰明懂事的孩子航航。
面對這般凄慘境遇,我一時不知怎么安慰劉大姐,好像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只是默默地陪她掉眼淚。
回到家,我輾轉反側,思緒萬千,我想陪劉大姐一起走過這段難捱的歲月。可是究竟該怎么幫助她呢?猛抬眼看到床頭的《哈佛家訓》,我心里不禁有了眉目。
第二天,我帶著《哈佛家訓》和我的一片誠意,再次來到劉大姐家。漫漫長夜,在她苦悶憂煩之時,唯愿書籍能夠帶給她心靈的慰藉。
一來二去,劉大姐把我當初了她的知己。二零一三年的一個冬日,我突然接到劉大姐的電話,她非常不好意思地說想向我借五千塊錢。我覺得她一定是遇上了難事,并且經過再三考慮才撥通電話的,于是我不假思索答應了她。當我在一個小時后把五千現金遞到劉大姐手里的那一刻,她激動地握著我的手,無語凝噎。
劉大姐丈夫出獄的喜訊,她第一時間電話告訴了我,還說了許多感謝的話。她說,非常感謝那本書讓她變得堅強,有勇氣面對一切磨難。在一次探視時,她還特意把這本《哈佛家訓》捎給了獄中的他,這本書陪伴丈夫在獄中安然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得知這些,我激動萬分,欣慰不已。我是愛書的人,此刻想著這本書即使殘缺或者遺失,我都絲毫不會心疼。劉校長也一定和我一樣,料想不到它竟然挽救了一個人,挽救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它的價值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象。
周日我路過劉大姐超市門口,她看到了我,非拉我進屋不可,說有要事跟我講。一進屋門,劉大姐雙手恭恭敬敬地奉上那本《哈佛家訓》,深鞠一躬,說:“該還了!只是實在不好意思,封皮破損了,后面還掉了幾頁,我還沒來得及去買一本新的……”那動作、語言和神情,充滿了無限感激和些許歉疚。
我接過久違的《哈佛家訓》,連忙擺擺手說:“不用不用!大姐你跟我見外了不是?”
臨走的時候,劉大姐湊近我耳邊,輕聲對我說:“現在他真的變好了,家務活搶著干,還天天陪著我……”我微笑著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姐妹倆相擁而泣。我知道,劉大姐幸福的日子開始了。
回到家,我溫柔地輕摸著這本《哈佛家訓》,把后面掉下的幾頁用膠水粘好、撫平;然后用美術紙給它重新包了封皮,再次把它放置我的床頭柜,我想天天看到它。
窗外麻雀的鳴叫打斷了我無邊的思緒。再次輕撫愛書,我感慨萬千,于是滿懷喜悅,情不自禁吟誦起了《青春》。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的心靈應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斷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駐、風華長存。
一旦心海枯竭,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虛懷若谷,讓喜悅、達觀、仁愛充盈其間,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傾情誦讀完畢,驀地感覺意氣風發,年輕依舊,我的朗誦不盡完美,甚至有些拙劣,但我還是異常開心地分享到朋友圈,還專門發送給了簡友。
僅僅兩三分鐘后,我收到了六尺巷里極簡的回復:妙!我明白這是他給予我的莫大鼓勵,其實這些日子,他一直像大哥哥一樣關注我的文章,并給我熱情洋溢的評語以及中肯的建議。
我很快打出這樣一段話,發送給六尺巷里:
這是德國作家塞繆爾 厄爾曼寫的《青春》。他并非哲人,名不見經傳,年逾古稀開始寫作,此文一出,不脛而走,以致代代相傳。二戰期間,麥克阿瑟與日軍角逐于太平洋時,將此文鑲于鏡框,擺在寫字臺上,以資自勉。
幾乎同時,我收到六尺巷里發來的一一段文字:
《年輕》一文,系德國作家塞繆爾 厄爾曼寫的,日本戰敗此文由東京美軍總部傳出,有人將它灌成錄音帶,廣為銷售;甚至有人把它揣在衣兜里,隨時研讀。
1998年,日本數百名流聚會東京、大阪,紀念厄爾曼的這篇文章。松下電器公司元老松下幸之助感慨地說:“20年來,《年輕》與我朝夕相伴,它是我的座右銘。”歐洲一位政界名宿也極力推薦:“無論男女老幼,要想活得風光,就得拜讀《年輕》。”
“哇塞!這么巧啊!”
“天哪!竟是同一篇文章。”
六尺巷里和我同時發出驚嘆。我迅疾查閱了相關資料,原來《青春》和《年輕》果然是同一篇文章兩個不同的中文版本。
《青春》也好,《年輕》也罷,通過無線網絡,穿越千山萬水,共享千古名篇,在不惑過半之年,愜意感受青春不是年華的秘密,又何嘗不是上蒼的獨特饋贈?
? ? ? ? ? ? ? ? 20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