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剛看到劉老師新發的與教師節有關的文,我忍不住想寫上幾句,謹以此致敬天下所有的師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個人以為韓愈在《師說》中對“師”的定義算是狹義的,我在這里補充一下我對“師”的理解。
老師教學生知識和道理,這是在“言”上的功夫,詮釋的是“教”;而老師在“行”上的功夫,往往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更大,也充分地詮釋了“育”。
學生在接受教育階段,思想處于發展期,對事物的認知不牢固。而這一時期與其接觸最多的思想比較成熟的人就是老師,受影響最多最大的也是老師。
若干年后,老師教的那些知識早已“還給老師了”,而老師對自己思想認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卻終生不滅,甚至是代代相傳。
這些影響,是老師的行為釋放出來的能量,是心與心的碰撞。老師用心去教育,學生用心去領悟。老師用細心去觀察,用耐心去引導,用公心去照亮,用愛心去溫暖。學生用誠心去自省,用耐心去克服,用信心去攀登,用愛心去助人。
現實中,多少學生是從老師的一個眼神中讀懂的什么是信心,從老師的一份堅持中讀懂的什么是毅力,從老師的一個撫摸中讀懂的什么是寬容,從老師的一個習慣中讀懂的什么是熱愛,從老師的一聲嘆息中讀懂的什么是情懷。
人生坎坷,世事蹉跎。每當回味流年的時候,誰的心里不會想起那么幾位老師,也許她不是你的恩師,正如你當初也不是她的驕傲,但當你想起她留存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是她當時說過的哪句話時,你仍會肅然起敬或黯然神傷,像是一顆流星劃過或是一道閃電撕裂。
老師,默默付出,不求回報。許多學生畢業后跟老師再也沒有聯系。但老師后來偶有念過,學生也偶有念過,而這種純粹的“念”就是這世間最美好最偉大的福報。
老師的“念”是對學生美好人生的期許,對自己人生的慰藉與滿足;學生的“念”是對老師的感恩與致敬,對自己的內省與激勵。
老師把寬容、良知傳給學生,學生以寬容、良知對待身邊的人。人人相傳,代代相傳,如同基因的遺傳,愛的接力。現在仍能看到不少地方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師”緊隨“親”后。
還有一種關系,雖不是名義上的師徒關系,但實質無差別,那便是長幼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工作中、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比自己年長者或是長輩對自己的無私提點或鼓勵,我把這類人稱作“長者”。
也許我們常說的“尊敬師長”中的“師長”就包括老師和長者吧!河南方言中就把有一技之長的或是比自己年長的陌生人統一喚作“老師”。
就淺聊這幾句吧,祝愿天下所有的師長節日快樂!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