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覺得談錢很俗氣,現(xiàn)在老了,才知道沒錢很要命。
我們那個時代的人,談錢是一件羞恥的事,如果誰光明正大說自己愛錢,就會被視為拜金女,文藝女更是視金錢如糞土,最常掛在嘴邊的是“談錢傷感情”。
不過呢,文青祖奶奶張愛玲卻是大方表示:“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她和胡蘭成分手后,一甩手給了他三十萬,那是她的劇本《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全部稿費。那份大度和灑脫是很多雞賊男人沒法比的。
還有亦舒師太一向倡導女性要獨立,她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一雙手一支筆奮斗出來的。筆下的女主角大多是獨立自主的女性,她們明白,要想獲得真正的尊重和平等,經(jīng)濟獨立是第一步。
而另一個女作家蕭紅一生跌沛流離,大家議論她的私生活混亂不堪,她有二次都是懷著另一個男人的孩子,開始和新的男人同居生活。那個時期女子生存狀況很艱難,就業(yè)機會相當有限,女人最正當?shù)穆殬I(yè)就是嫁人,男人意味著經(jīng)濟來源。
蕭紅的才華有目共睹,在香港那段時間,寫出了《呼蘭河傳》,但她的死穴是貧窮,貧窮帶來疾病。
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是1936年獨居日本的半年。在蕭紅貧病交加的一生中,她認定自己的“黃金時代”僅僅是那半年。因為那是她一生中唯一不用為錢發(fā)愁的日子,她是這樣寫的:“最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閑,經(jīng)濟一點也不壓迫”。
我有一次參加家排活動,其中有一項是我與金錢的關(guān)系,測試結(jié)束后,對面的陌生朋友說,我感覺到,你雖然表現(xiàn)得對金錢很渴望,但你的內(nèi)心對金錢還是有些排斥的。
她的話讓我陷入沉思,不得不承認,我的內(nèi)心經(jīng)常會有這些想法,金錢是身外之物;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有錢意味著犧牲健康,要沒日沒夜的工作;有錢人大多是唯利是圖之人等等。但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沒錢,才對錢表示鄙夷,以顯示自己的清高,那恰恰是內(nèi)心虛弱的表現(xiàn)。
《不再為錢煩惱》的作者松浦彌太郎先生說:“對于我們來說,金錢應(yīng)該是朋友。我們和錢的關(guān)系,不應(yīng)該是單方面的需求和供給,而應(yīng)該是彼此間平等、互動的關(guān)系,對于金錢來說,我們也應(yīng)該努力成為它的朋友。”
如果你不在乎自己的朋友,經(jīng)常在背后說她的壞話,那她會對你有好感嗎?在你遇到困難時她會幫你嗎?顯然不會。
只有你珍惜朋友,朋友才會珍惜你。如果你想和金錢成為好朋友,那必須對它懷著尊重的態(tài)度,成為它喜歡的人。
那么怎樣成為金錢喜歡的人呢?作者問過很多有錢人,答案驚人地一致:“選擇金錢會喜歡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你看,不是你去追逐金錢,而是讓自己成為金錢愿意結(jié)交的對象。
我們都喜歡和開朗樂觀,自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能為我們帶來價值的人交朋友,那么金錢何嘗不是如此,它肯定不喜歡一個整天游手好閑卻做著發(fā)財夢的人。
有一次有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對我說:“阿姨,我喜歡錢,特別特別喜歡錢!”我被她逗樂了:“你為什么那么喜歡錢呢?”
“錢可以買好吃的東西,買我喜歡的玩具,買漂亮的裙子。媽媽說,還可以坐飛機去很多好玩的地方旅游,所以我要好好學習,以后賺很多很多的錢。”
哈哈哈,我不禁向小女孩豎起大拇指。正確的金錢觀越早養(yǎng)成,對生活越有利,我們都應(yīng)該像小女孩一樣,正視自己的欲望。相比那些遮遮掩掩的人,我更欣賞大大方方愛錢、明明白白掙錢的人。因為她們真實,而且踏實。與其為錢煩惱,不如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有了錢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可以決定自己不做什么,拒絕什么。有了錢,你才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沒有錢,你也可以談夢想,有了錢,你會離夢想更近一步。
亦舒在《喜寶》里說,我要很多很多愛,沒有愛,有很多錢也是好的。事實是,男人愛你時,才會為你花錢,沒有愛,還想他給你很多錢?別傻了,他一個子兒都不會給你。
相比喜寶,我更喜歡《我的前半生》里的羅子君,因為一句“我養(yǎng)你”,做了庸庸碌碌的闊太太,被拋棄后,強行推入社會,一切從零開始,重新學習,工作,找到自己的愛好和人格。她說,我要什么歸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自己的歸宿。
在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里,再多的甜言蜜語,比不過自己手里有張一百萬的銀行卡心里踏實。
哎呀,我知道錢確實是個好東西,可說了這么多,越說我越焦慮越絕望,能不能提供點實際的方法,讓我和金錢成為好朋友呢?
別急,且聽松浦彌太郎一一為我們解答。
他認為,和金錢交朋友的最好方法,有兩條。
第一,努力增加自己的收入;
第二,思考如何聰明地用錢。
我重點說下第二點,作者建議,每個人都應(yīng)該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jīng)營。這樣一來,你掙到的錢都是公司的。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那么辛苦的賺錢,不就是為了快樂的花錢嗎?如果這點自由都沒有,賺錢還有什么意思?
我原來也是這種想法,導致買東西毫無節(jié)制,會去購置很多暫時穿不到的新款,搶購打折卻很少用到的便宜貨。如果是公司的錢,我們就會有預(yù)算意識,多花的錢就相當于“盜用公款”。
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jīng)營,是一件需要自律才能完成的事情。你還要努力去維持收支的平衡。作者建議,自己的公司也要制作資產(chǎn)負債表。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應(yīng)該如實地記錄下自己的財產(chǎn)狀況,大致應(yīng)該分為三項,分別是:已經(jīng)擁有的資產(chǎn)、負債、以及資產(chǎn)減去負債后的純資產(chǎn)。這三項能明確地反映你的財務(wù)狀況。即使很多年輕人剛進入社會,沒有什么存款,但是只要沒有負債,純資產(chǎn)是正數(shù),財務(wù)平衡就沒有問題。
好了,下面就是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建立起你的金錢計劃。
金錢計劃有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要以一年為單位,不是一個月,也不是半年。第二個要求,金錢計劃要和你的年齡相符。
作者認為,以一整年為單位進行思考,更有助于你掌握整體的金錢狀況。在一張白紙上寫下未來一年打算怎么經(jīng)營自己這家公司。其次,寫出一年大致會有多少收入,寫下的金額最好比自己估算的稍微少一點,因為即便是收入固定的上班族,獎金的額度也可能會有變動,最好一開始就少寫一點。接著,再寫下固定的支出,包括每月必須的生活費啊、房租啊等等。然后,再留出夢想基金,比如,想去哪兒旅行,想要報什么培訓班,是否要換車,這些費用也要預(yù)留下來。同時,還要準備一筆應(yīng)急資金,萬一你在未來一年打算跳槽,這筆資金能幫你渡過難關(guān)。
金錢計劃要跟年齡相符,作者建議,不妨以10年為單位好好規(guī)劃一下。
20歲到30歲之間是自我投資的時期,也是試錯的時期,你要把錢投資在自我提升上面,用來學習,積累經(jīng)驗,而不是急著去買一些奢侈品。
邁入30歲之后,目標就要集中起來了,重點培養(yǎng)幾個核心技能。而且,大多數(shù)人在30多歲的時候會結(jié)婚,要開始學習在家人的支持下工作。
40歲之后,是漸漸邁入收獲的時期。在年輕時候播下的種子,學習的技能和經(jīng)驗,你會收獲成效。但是也不能停在這里,因為40歲是職業(yè)生涯的巔峰期,你還有很多要做的事。
50歲之后,才是持續(xù)收獲的時候,因為你和金錢已經(jīng)建立了良性循環(huán)的關(guān)系,你就可以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和金錢相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會貫穿你的一生。年輕時播下種子,勤勞積累,懂得延時滿足,將來才有可能獲得持續(xù)性的回報。
身邊有很多老無所依的老人,我們經(jīng)常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后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許就會改變對時間和金錢的看法。
真正能跟錢成為朋友的有錢人,都懂得花錢的分寸。他們不吝惜花大錢,但是在小錢上懂得不該花的堅決不花。
在思考如何花錢的時候,你應(yīng)該把錢的用途分清,想一下,“我這是在消費,還是在浪費,還是在投資呢?”
一個女人,如果窮,如果自卑,就很容易去討好和迎合別人,被別人的物質(zhì)打動。如果自己有了錢,有了底氣,就會有更大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了讓自己過上夢想中舒適的,有尊嚴的生活,我得趕緊寫計劃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