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這本書里稻盛和夫較詳細的介紹了自己的經營哲學,作為三個世界級偉大公司的領導者,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并不復雜,在他看來,對工作抱有無比的熱枕是非常重要的,對成功要有不惜一切代價都實現的決心。
對稻盛和夫對待工作的態度我是相當敬佩的,而且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但是是否過度強調熱情和努力的重要性了。
今年以來,我頻繁看到“低水平勤奮”這樣的詞,這不是沒有緣由的,我所能看到和接觸的情況確實是這樣的,很多人看似勤奮和忙碌,但是力量沒有用對地方,沒有得到期望的結果。所以可以強調熱情和努力未免有雞湯的嫌疑,《干法》里有提出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 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但是整本書重點強調的還是對待工作的態度,當然在稻盛先生的標準里,我們很多人的所謂努力工作是完全不能成為對工作充滿熱情的,畢竟努力和熱情還是有著被動和主動的區別。
稻盛先生的經營之道一定是不限于《干法》這本書里的內容的,也就是我們認為的更具體的方法論,所以這本書讀起來頗有點《因為努力,從月薪三千到年薪百萬》這種雞湯文的感覺。但是我想稻盛和夫這樣偉大的企業家難道就只是寫一篇雞湯文嗎,李笑來說過,最有用的道理都是最簡單的,也許答案就是這么簡單,對工作的熱愛或許不是成功的唯一要求,但一定是最重要的要求。當我開始認真反省,才發現自己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甚至是娛樂,從來沒有達到稻盛先生所講的投注生命似專注,世界向我們敞開懷抱,我們的選擇更多,受到的誘惑更多,反而更難對一件事持之以恒的堅持了。
稻盛和夫似乎對工作有一種類似天職的使命感,他創辦了三個世界五百強,但是他生活很簡樸,他接手瀕臨破產的日航,給了日航新生,但是他沒有要一分錢,他工作似乎就是有一種對工作本身的使命。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里,韋伯認為正是新教的教義讓教徒將增加資本本身當做目的而不是為了享受和名利,于是才有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富蘭克林在兩百年前是和稻盛和夫一樣偉大的企業家,同樣的,他賺了很多錢,但是一生勤儉節約,誠實善良,有著強烈的愛國情結。
李笑來說的:盯著錢的人是賺不到錢的。或許這就是偉大企業家的共同點吧,做企業就是他們的目的,將企業做大做強能給他們滿足感,而肉體的享樂不過是最低級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