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電影是通過發掘生活中的可笑現象,作夸張的處理,達到真實和夸張的統一。其目的是通過笑來頌揚美好、進步的事物或理想,諷刺或嘲笑落后現象,在笑聲中娛樂和教育觀眾”
《我的個神啊》是2014年的印度諷刺性喜劇,由知名導演拉庫馬·希拉尼拍攝。主演為寶萊塢巨星阿米爾·罕及女星艾魯絲卡·沙瑪。影片講述一個外星人帶著研究地球目的來到地球,剛到地球就被人搶走了重要的回程傳呼設備。不懂地球語言的他,在一系列荒誕和啼笑皆非的經歷后。遇到了一個電視臺記者并與她成為朋友,在記者的幫助下他最終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影片在印度和海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成為了印度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導演拉庫馬·希拉尼對印度種種宗教迷信的質疑和諷刺,讓這部喜劇影片脫離了單純的搞笑和熱鬧,給影片的口碑帶來的積極的影響。
《我的個神啊》又譯作外星醉漢P.K.地球神、PK外傳、來自星星的傻瓜。如果從影片的劇情作為出發點,那外星醉漢P.K.地球神應該是最貼切的。影片的高潮部分,正是外星人和地球上的神棍,在關于地球上神的存在問題展開pk。實質上也是外星人對神和宗教迷信的質疑和挑戰。巧妙的是,pk也是影片中外星人的名字,而pk名字的設定和影片的情節聯系緊密,對影片矛盾的爆發具有暗示性。
影片以一個外太空視角下的地球長鏡頭作為開場,緊接著是一架飛船降落在印度,一個呆萌的外星人來到地球。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鏡頭也出現在影片結束時。這樣的剪輯和設置,在懸疑片和劇情片較為常見。這樣的設置加強了影片的劇情性,使電影的敘事結構更加完整。外星人pk的重返地球,也使影片的結尾更加輕松,如果pk離開地球而一去不復返,難免會讓人唏噓。這樣在喜劇效果上就會打折扣。
在敘事上結構上,影片歸于傳統。劇情明快,153分鐘片長也不讓人感到沉悶和冗長。這有一部分要歸功于印度電影的一個固有特色——歌舞。印度電影的中歌舞除了沿襲傳統,同時對電影的劇情也有推動作用。影片中的幾段歌舞,都對劇情的推進起到了作用,同時也具有諷刺性表達的特征。
《我的個神啊》作為一部成功的喜劇片,喜劇元素主要集中在這個外星人的怪異行為上,語言上的幽默和鬧劇式的追逐卻相對比較少地呈現,這并沒有影響到影片的喜劇效果。由于外星人所在的星球與地球的文化差異,一個不懂地球人類語言的外星人在地球上獨自尋找丟失的回程傳呼設備。自然會有一些可笑的行為出現,這些怪異的行為就成了逗樂觀眾的喜劇元素。但是,影片中的男主角的所有讓人忍俊不禁的行為,對劇情的推動都是有積極的作用的。并不是脫節于劇情,單純為了搞笑而搞笑。
影片中對宗教的質疑是全片的一條情節主線,也為全片的深度提供了承載。如果沒有對宗教迷信的質疑,那這也只是一部普通的喜劇片。因為有了關于這一問題的態度,讓影片除了帶給觀眾歡樂之外,也讓人思考宗教的合理性。無疑,這是影片取得的最大的成功。
喜劇片,不能只為了歡樂和熱鬧。單純為了逗樂觀眾的喜劇片,在力量上的欠缺,會讓口碑在高票房面前尷尬。同樣是取得中國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的喜劇片《泰囧》,雖然在票房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影片注重純娛樂、純搞笑,對社會的現象探討的不足,或者是觀點不夠鮮明。造成了影片整體的力度和深度不足,口碑無法和高票房匹配的奇怪現象的出現。這樣的現象,在推行市場經濟的地區,似乎只有在大陸市場才會出現。
口碑好而票房高的電影,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文化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它會引導市場指向那些在深度和情感上追求平衡的影片,這樣對電影的創作環境、市場和觀眾觀影審美的教育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而兩者的失衡,恰恰能反映電影文化環境和市場的病態。大量這樣的電影的出現,對一個國家的電影文化和市場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大量的資本往喜劇片上偏移(喜劇片更容易出現票房黑馬),造成喜劇片泛濫,對票房更看重而忽視影片質量,觀眾的觀影審美無法提高。觀眾的觀影審美無法提高就更會增加此類電影的票房。如此循環,對一個國家的本土電影的競爭力是極大地打擊。
電影雖然是一個技術為基礎的工業,但藝術性是電影和電影文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