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思緒還在高速的飛轉,已經適應了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思想還停留在學校的事務上,身體放假,心卻在思慮學校的事務。
一大早就早早的醒來了,屋內空氣非常的沉悶,熱熱的,沒有一絲的涼氣,側耳聆聽,卻有滴滴答答的聲音,走到陽臺上,撩起窗簾,天灰蒙蒙的,地濕漉漉的,空氣異常的清新。小鳥在賣力的叫著,好似這細細的雨滴驚擾了它們的美夢,在一陣一陣的喊冤叫屈了。按說這是一個睡覺的好天氣,“西山戴帽,蒙著頭睡覺。”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卻再也難以入眠,索性穿衣下樓,在雨中漫步,不失為一種浪漫的選擇了。
喜歡在雨中散步,尤其是在這不疾不徐的雨中,并不喜歡撐著雨傘,不需要任何的保護,任那涼涼細細的雨滴毫無遮攔的潑灑在自己的頭上、臉上、手臂上,涼涼的,一種沁人心脾的涼意,瞬間澆滅了心頭的燥火,澆滅了熱氣騰騰的暑氣,“像牛毛,像花針,密密的斜織著”,起初,她有著如此的閑情逸致,有這樣的耐心,在我的身體上,在這片土地上,快樂的、不知疲倦的耕耘著。
地面上的風景是千姿百態的:有的地方濕漉漉的,泛著亮光,呈現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景,據說那是因為水泥好,匠人做水泥面做的好的緣故,雨水在此情況下也是秋毫無犯;有的地方還是干燥的毛面,還在“”滋滋不倦”的吸收著上天的甘霖,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了,生活是千姿百態的,地面上也是如此的豐富多彩,真的是有意思極了!還有的地方點點滴滴,干濕兼而有之,曲折有致,好似一幅幅的活地圖,濕地在不斷的擴大它的范圍,干地只能是恭而迎之了;走過樹下,能聽到滴滴答答的雨聲,卻不見雨點落下來,這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避雨港,可是卻不能有風,假如此這般,定然會“大珠小珠落身上”了,如“落湯雞”一般,會讓人精神抖擻為之一振。
樹葉兒綠得發亮,小草也綠得逼人的眼,一切都已進入了旺盛蓬勃的青年期,生命力日漸張揚,此時,在這個只有雨聲鳥聲靜悄悄的黎明期,在雨中默默的靜穆著,也許在它們睡著的時候,天氣還是酷熱難耐灰塵滿身,也許在它們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清涼的世界,清麗脫俗如出世塵子。
環公園的小路濕漉漉的,因為這場微雨的存在,散步鍛煉的人自是少了很多,這樣反倒給了我更大的跑動和呼吸的空間,也許是體會到我愛雨的緣故,雨中情的大了起來,可以聽到“沙沙”的聲音,小褂和褲子都已濕透,雨水順著臉頰流下來,走向頸項,流向手臂、后背,我便盡情的沐浴在這雨露之中。
湖水深綠,在細雨的滋潤下,展現著如花的笑靨,深深淺淺的笑窩在交替重合著,那是湖水歡迎雨水最美的姿態,這個家族需要新成員的加入,需要不斷的更新。水面上飄著一層水霧,飄飄渺渺似有若無,如海市蜃樓一般,往往會使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電影:那個魚姑娘忍受過去鱗片痛苦,嫁給凡人的故事,美景傳奇,想象塑造美好。
大踏步前進,是我散步的一貫風格,秉承著林州人“后邊就要前邊放”的爭先風格,我習慣于把同行的人遠遠的甩在身后,疾步跟上前邊的人,然后再提速超過去。今天散步的人不太多,而且大部分都帶著雨傘,這樣也好,在傘可以醉心于“啪啪”的落雨之聲,看著這樣一個“落湯雞”男士從身邊經過,會莫名的有一種異類之感,“傻瓜”“二百五”“不夠數”或許會從心底源源不斷的冒出來。但是我也會找到我的同類項,最使我感到驚訝的是:那位常常在公園散步的腿不方便的男士在這樣一個微雨時節竟然也能捷足先登,“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祝愿他早早的康復,“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長期鍛煉的人只會有好報。
雨還是下著,只不過是一陣大一陣小,這邊已經逐漸式微,那邊卻呈漸大之勢,地面低洼之處,已存有一洼一洼的雨水,新的雨點落在上面,催生出一個一個水泡,聽過去老人們講,這是夏季連陰天到來的信號,這是大自然的語言,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
在這微雨茫茫的時節,在這濕透的天地中,想起了偉大的詞人蘇東坡,想起了他寫過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雨中抒情,詞中豪意,空靈通達,暢意人生,抒于筆端,讓人不由得撫掌擊節。